庙节

庙节又叫分龙节、做庙,是毛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以毛南山乡的铁坳为界,分上下团。下团庙节,从夏至之日起,按地支顺序,数到辰日即下团的庙节。上团庙节比下团庙节提前5天,即从辰日起倒数至亥日。
 
毛南族人民过庙节的来由有各种说法。一说是祭奠三界公,传说三界公是毛南山乡饲养菜牛和耕牛的创始人。在他以前,毛南族的祖先不知使用耕牛,刀耕火种,生产十分落后。自从三界饲养以后才开发水田,种上了水稻。从此耕作技术日渐发展,人民生活逐年提高。
 
毛南族的后代为缅怀三界的功劳,便聚集一起纪念他。因为三界生前爱吃菜牛肉,所以旧时每到庙节,各个村寨都要杀一头菜牛来祭奠他。为筹集买菜牛的钱,那时村寨里都置有“庙田”,托人耕种,以其租作为庙节买牛之用。以后世代相传,遂形成庙节。
 
建国前,庙节的主要内容是祭三界和祖先等种,并把田地里每一种农作物叶子各摘一些拿回来放在土地娘娘的神位前,求她保佑五谷丰收。
 
建国后,毛南族人民破除了庙节中的迷信活动。现在,每逢佳节,毛南山乡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买酒、买肉,做五色糯米饭和空羊花板。五色糯米饭用红粉、枫叶、空羊花等把糯米饭染成红、黑、黄等色,饭色好看且有香味。
 
空羊花饭是把空羊花(即毛南语称谓“空羊树”的花)捆成把投入锅煮,水开后捞出空羊花成为空羊花汤,呈鲜黄色,过节时把糯米浸在里面,然后捞出糯米拿去蒸成黄色的糯米饭。过节时,人们从山上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于柳枝上,表示当年农家硕果累累。同时还要喂耕牛一团糯米饭和一块粉蒸肉,表示对耕牛慰劳。然后全家聚集一起,举杯痛饮,欢度佳节。
 
饭后,男女老幼用一种毛南语名叫“发多”的灌木树叶包上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装在最新最好的竹篮里,走亲访友,互相祝贺。妇女们身着镶有花边的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佩戴银牌和手镯等饰物,带着儿女及礼物,返回娘家,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欢聚。青年男女则三三两两,邀约野外对唱山歌。有的小伙子拿着花竹帽(毛南语叫顶盖花,由竹篦编成),找姑娘唱歌或倾谈。如果彼此情投意合,男的便把花竹帽送给姑娘,以作定情的信物。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