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祭蚕神

在江浙一带的农村,清明节除了祭祖、踏青之外,还有祭蚕神的习俗。道教称蚕神为“玄名蚕姑像真人”所化,据说,灵宝天尊悯人间苦乐不均,衣无所得,乃命玄名真人化身为蚕蛾,教民养蚕织衣,村民感德,立祠奉祭。
 
每年除夕清明均有祭蚕神的习俗,蚕神的具体名称民间有多种说法。蚕乡历史上曾信奉过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称“嫘祖娘娘”,但在民间,人们对此印象却并不深。比较多的地方信奉马头娘,又称蚕花娘娘、蚕丝仙姑、蚕皇老太、马鸣(亦作明)王菩萨。其形象为一古代女子骑在马上,手捧一盘茧子(也有的为一女子戴马头披马皮手捧茧子)。清光绪《嘉兴府志》载“马头娘,今佛寺中亦有塑像,妇饰而乘马,称马鸣王菩萨,乡人多拜之。”“女化蚕”是我国关于蚕起源的最古老神话,始传于《山海经》,完整形成于《搜神记》。《搜神记》作者干宝为海盐人,故“女化蚕”故事在当地流传最广,旧时民间信仰最盛,在地方文献中记述甚多。清李兆《蚕妇诗》云:“村南少妇理新妆,女伴相携过上方,要卜今年蚕事好,来朝先祭马头娘”。有的地方(如乌镇一带)信奉蚕花太子。有的地方信奉三姑,三姑系从神话中的紫姑衍变而来。紫姑见于元代王祯《农书》,三姑的神像多为三个女子共骑一马。各县以蚕花五圣作为蚕神的乡村颇多,蚕花五圣为男性,其形象有三眼六手,中间一眼为纵目,是蜀地(四川)蚕丛氏青衣神的神话流传蜕变而成,海宁、海盐一带常纺车图见供奉。实际上蚕花五圣与马头娘,蚕农常混为一谈。清人汪日桢《湖蚕述》转引《吴兴蚕书》中的一段话指出:“湖俗佞神,不知神之所属,但事祈祷;不知享祀之道,借以报本,非所以祈福免祸也。或曰:蚕月人力辛勤,正须劳以酒食,屡借祠神以享余。是亦一道也。”名为精神寄托,实为变相的例行慰劳。祭蚕神时,各地蚕乡都要插蚕烛,迎紫姑神供酒饭,由年长妇女合掌默默祈祷,以求蚕花利市。
 
最初蚕乡对蚕神的祭祀十分频繁,如《湖州府志》所述,孵蚕蚁,蚕眠,出火,上山,缫丝,每道生产程序都要祭祀一番。不过,在以后的传承过程中,这些祭祀习俗渐趋简化,到了近代则已演变为每年主要有两次了。一次在清明前后,蚕蚁孵出的那天,蚕农在家中设马头娘神位,将蚕蚁供在神位前,点燃无气味的香,供三牲祭祀叩拜,称为“祭蚕神”。另一次则在做丝完毕以后(或采茧后),将新丝(或新茧)陈列于神位前,供三牲香烛,祭祀叩拜,称为“谢蚕神”。乡间还常有专设的小庙,供马头娘塑像(或画像),称为“蚕神庙”。蚕乡女子,无论老幼,在祭蚕神,谢蚕神以及一般的烧香拜佛时,头上总要插一朵用红花彩纸做成的纸花,叫做“蚕花”,以示对蚕神的虔诚。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