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的传统民俗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很受人们重视的一个节气,期间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尤其是北方。关于这天为什么要吃面,则有很多的说法。
 
象征夏至这天的白昼时间最长
 
用面条的长比拟夏至的白昼时间,正如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因此,我国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那一线不刚刚好是面条的宽度吗?
 
预示三伏天的来临
 
夏至这天的面条有讲究,不是我们平日的热汤面,而是凉面,也就是俗称过水面。将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到盛有凉水(一般是现从水井中打上来的井水,温度很低)的盆中拔凉,然后盛到碗里,浇上备好的小菜及卤汁,在炎热的盛夏,吃起来实在透心凉。这是因为夏至虽然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进入“三伏天”,三伏天才是夏天最热的时期,吃凉面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在胶州地区,也称这天的面条为“入伏面”。
 
夏至新麦登场要尝新
 
夏至时节,华北、华东小麦主产区因为温度较高,农作物生长旺盛,所以在夏至之前,当季的新麦就已经成熟,用新收割的麦子磨面擀面条,夏至食面也就有了尝新的意思。不过也有直接煮新麦粒吃的,在山东龙口一带,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起麦粒,一次一次地向嘴里送,寓节俗于游戏中,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吃鸡蛋,治苦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冥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平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只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吃狗肉和荔枝
 
在岭南地区,有夏至吃狗肉之习。俗语说:“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夏至杀狗补身,使当天的狗无处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杀,要在野外加工。
 
关于吃狗肉这一习俗,民间有一种说法,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俗语说“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关于杀狗补身的习俗,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岭南一带的人有狗肉和荔枝合吃的习惯,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热。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