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的习俗多与“吃”有关

吃暑羊
 
鲁南和苏北地区有在小暑时候“吃暑羊”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节,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已是吃了数月的青草,肉质肥嫩,烹调出的羊肉香气扑鼻。
 
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暑羊的喜爱可以当地民谣中体现出来: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食新
 
在民间,小暑过后人们要尝新米,这就是小暑“食新”的习俗。农民会把新收获的稻谷碾成米,然后将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以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则会在小暑这天买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与老米同煮。另外,俗话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用开水冲后加糖拌着吃,叫做炒面。
 
吃饺子、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则需要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但是伏天天气太热,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振,饺子作为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颇受民间欢迎。所以人们会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所以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与五月相近,故也应吃面“辟恶”。
 
封斋日
 
每年小暑前的辰日至小暑后的已日是湘西苗族的封斋日。这期间要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降灾祸,但猪、牛、羊肉仍可食。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