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的传统民俗

秋分正值田间收获忙碌的大好时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这个时节的习俗也夹杂着老百姓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祭月
 
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流传到民间。
 
现在的中秋节就是演化自传统的“祭月节”。据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而且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便有了中秋节。
 
立秋社
 
古人立社,举行祭祀,原本是为了春天祈祷农事顺利,后来因倡导“春祈秋报”,于是又设立秋社。拔楔最初只有上巳节(三月三日)的春楔,如兰亭曲水流觞等,后来春秋两季的佳日,都会举行游戏活动,于是又有了秋楔。大概民间认为春季农事即将开始,需要用祭祀来祈祷农事顺利,而秋季耕作结束,便应以举行祭赛来表达感恩之情。
 
唐代以来,关于秋社的日期,各地都不太一样。如安徽贵池在八月上旬,重庆万县以八月十五日为秋社,江苏通州在九月九日,湖北监利在八月初一,而其他各县,或者在八月二日,或者在九月九日,或者在十月一日,都不一样。一般来说,秋社都会取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大约在农历八月秋分前后。各地谚语有按照秋分日在社前还是社后,来预测年景丰歉的。如福建建阳的农谚有说:“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上海松江的农谚则说:“分了社,白米遍天下;社了分,白米如锦墩。”
 
总而言之,无论秋社在何时,每逢此时,人们都要祭祀先农,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走社
 
秋社之时,一年的辛劳已经得到回报,彼此愉快的心情无以复加,因此男女走社,总是要比春社还要盛大。这个时节,每家每户经常要拿出最美味的土产食品招待客人,以相互展示夸耀,如此也促进了人们的进取之心。有民谚这么说道:“鸡豚秋社,芋栗园收,李四张三,来而便留。”
 
竖蛋
 
竖蛋活动不仅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流行。这项民俗在国内颇受欢迎,甚至已经走出国门,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秋分时节都会有这样的活动。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