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的传统民俗
冬至既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而且,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祥的好日子,因而值得庆贺。
冬至节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都十分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说:“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把冬至称为“冬节”,官府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快快乐乐地度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拜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庆元旦一样。
到了现代,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祭祖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一天要备足猪肉、鸡肉、鱼肉等三牲和各种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祭拜一般都会在中午之前完毕,午餐全家人团聚一起用餐。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于清晨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浙江绍兴民间在冬至也是家家祭祀祖先,有的甚至到祠堂家庙里去祭祖,谓“做冬至”。当地老百姓一般于冬至前剪纸做衣服,冬至在先祖墓前焚化,俗称“送寒衣”。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俗称“冬至酒”,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绍兴、新昌等县,多于这一天去坟头加泥、除草、修基,认为这一天动土大吉,否则可能会横遭不测之祸。
在福建泉州地区,素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所以那些出门在外的人,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祭祖。在冬至这一天的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全家人以甜丸汤为早餐。中午祭祀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又举行家祭,供品中必有嫩饼菜。当地人把冬至祭祖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祭祀礼仪均十分严格。
而在广东惠安,冬节除祭祖外,还有一些跟清明节同样的习俗,比如,在这天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百无忌讳。
台湾的广大地区还保持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当地人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先祖。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集到祖祠,按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聊天交流,称为“食祖”。冬至节祭拜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赠鞋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中华古今》中有记载:“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到了后来,赠送鞋子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的鞋子为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刺绣图案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图案多是猛兽,帽子也多为虎形。
关于赠鞋,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女子要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大概是为了女红试手并祝尊长福寿绵长之意。
冬至食俗
吃饺子
每年冬至这天,无论贫富,饺子是不可替代的节日饭。谚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他返乡之时,正值冬季。当时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施舍来求药的人,每个人可领到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铭记“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吃馄饨
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除了吃饺子,很多地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有一种说法是,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因为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于是老百姓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称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一天,所以就有了后来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朝廷民间都盛行。宋人周密说,起初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相传宋高宗赵构很爱吃馄饨,因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所以厨师要被押去大理寺治罪,但由于这厨师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的罪。后来,馄饨民间流行,街市上馄饨店林立,馄饨馅料花样各异,多则几十个品种,当时谓之“百味馄饨”。
也有一种说法是,馄饨为西施所创造,所以每年冬至苏州人都要吃馄饨。至明清民国时期,馄饨成为华北地区很多老百姓冬至必食之物。就像过除夕夜一样,冬至前夜每家要准备次日冬至节的祭礼用的食品,包馄饨,蒸年糕,就像除夕守岁,故称为“冬至夜”。
馄饨的叫法众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则称“曲曲”,等等。
冬至团
冬至团在某些地方也称“冬至丸”,南方地区比较流行,取的是团圆之意。每年冬至日前后,各家各户磨糯米粉,馅子就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包成冬至团,除自家食用以外,还馈赠亲友。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江南地区最为流行,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吃“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赠送亲朋好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围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新做的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将肉块摆在盘子里祭祖。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民间就有了冬至日吃狗肉的习俗。老百姓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式各样的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吃火锅
老北京自清代起有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消寒的饮食习俗。据《王府生活实录》所载,每逢冬至入九后,皇宫王府内流行吃以羊肉主题的珍馐火锅,“凡是数九的头一天,即一九、二九直到九九,都要吃火锅,甚至九九完了的末一天也要吃火锅,就是说,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十次火锅十种不同的内容,头一次吃火锅照例是涮羊肉……”
冬至吃肉火锅的这种习俗,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间也很流行。很多富家子弟、文人雅士学子们,自冬至日起常去著名老字号饭庄“八大春”“八大堂”及“东来顺”“又一顺”等去饮酒吃涮肉火锅消寒。也有些人每逢九日相约九人一同饮酒吃肉,旧京时称为“九九酒肉”。席间要摆九碟九碗,成桌酒宴时要用“花九件”(餐具)入席,代表着九九消寒的意思,旧时称“消寒会”,故冬至又有“消寒节”之称。
食“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冬至这一天的羊肉粉汤,银川老百姓给它起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地人早早起床便忙活起来,采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再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然后放姜、葱、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倒入再炒一下,接着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调和面、精盐、酱油。肉烂以后放木耳、金针(黄花菜)略炒,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色彩分明,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开。
吃甜丸
整个潮汕地区几乎都有吃甜丸的习俗,但除了食用之外,这个习俗还包含着另一个有趣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用甜丸祭拜祖先之后,会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这么做的原因据说有两个:一是甜丸既甜又圆,寓意明年大获丰收,一家团聚。这一天家里人如果能不慎碰上它,就更是好兆头了,这好比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另一个原因是这些甜丸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的“四害之一”。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习俗因为不卫生,有损美观,且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失了。“吃甜九”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红豆米饭
在江南一带,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全家人聚在一起煮吃赤豆饭。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一天,死后化作了疫鬼,仍旧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酿酒
浙江绍兴地区的人们一般都爱在冬至日前将酒米下缸,称为“冬酿酒”。酒酿成后香气扑鼻,闻起来非常醇美,再加上此时的水属冬水,所酿出来的酒易于保藏,不会变质。此时还可以用特殊方法酿成“酒窝酒”“蜜殷勤”以飨老人,或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