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为什么从一种流酒器变成了形容令人发笑的人和事?

“滑稽”最初是指一种流酒器,即酒注子,后世俗称“酒过龙”。“滑稽”用来往杯中斟酒,因此里面的酒一直都是满的,于是有人这样说它:“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意思是说,演滑稽戏的艺人言辞丰富,层出不穷,就像酒注子里面的酒一样总是满的。
 
这个词的含义后来不断演化。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中控诉道:“突梯滑稽,如脂如韦。”在这里,“突梯”是委婉顺从的样子,“滑稽”是圆滑随俗的样子,“脂”“韦”指油脂和软皮。这句话是说,贵族大臣们就像油滑的脂韦一样,对国君婉转顺从,阿谀奉承。
 
到了西汉,“滑稽”开始呈现出现代词义。《史记》中有一篇《滑稽列传》,是专门记载诙谐的人的传记,其中说到有个入赘齐国的大臣淳于髡,他“滑稽多辩”。这里“滑稽”是指淳于髡言语诙谐,和“滑稽”的现代意义相仿。
 
“滑稽”可以作为形容词来使用,也可以分开来使用,比如“滑天下之大稽”,有人认为这是个病句,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滑天下之大稽”的句式和“乱天下之大同”类似,是符合“滑稽”的词义而进行的灵活运用。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