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双方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服输的情况叫作“抬杠”呢?
其实,“抬杠”二字本来跟争论没有关系,这就要从中国北方一个叫“抬杠会”的习俗说起。
在中国北方,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都会举行“抬杠会”,由身强力壮的人抬着竹杠,竹杠上面有轿子,里面坐着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丑。轿子被抬着在人群里穿梭,围观的人就和小丑比赛斗嘴,这种斗嘴不一定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也说不好谁对谁错,是一种口头功夫,具有随机性,充满了语言上的花巧。小丑寡而敌众,也算是能人了。这种“抬杠会”成了“抬杠”一词的起源。
“抬杠”常常在通俗小说里出现,使用的形式也灵活多样,比如《红楼梦》里有一句:“三人抬不过个理字去了。”这里的“抬”便出自“抬杠”,意思是说纵使三个嘴巴狡猾的人在那里东拉西扯地“抬杠”,也不能将无理说成有理,“理”是最大的。
其实,“抬杠”发展到现在,是一种借着机灵巧诈的嘴上功夫指责别人,同时也逃避别人指责的文化习惯。“抬杠”没有任何建设性,纯粹是口水浪费,东拉西扯,似是而非。所以,如果有人说你在“抬杠”,你就要警醒了,对方是在指责你呢!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