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霞帔

以凤形饰冠的风习由来已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凤冠的名称则最早出现在晋人王嘉的《拾遗记》中;把凤冠确定为礼服,并列入冠服制度则是宋代以后的事情。
 
不同的时期凤冠有不同的制作标准,如北宋凤冠,冠上饰有九翚四凤,另有首饰花九株,小花若干株,冠下附两博鬓。而按《明史·舆服志》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定皇后冠服,“圆匡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数如之。
 
两博鬓,十二钿”。而永乐三年(1405)定制为:“其冠饰翠龙九,金凤四,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珠结,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小珠花数如旧。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十二,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
 
霞帔,又叫做霞褙,形状似彩练,以狭长的布帛做成。上面绣有花卉,云,凤。穿霞帔的时候把它从领子后面绕披到胸前,下面垂一颗金玉珠子,其穿法类似于今天的披肩的穿法。按东汉刘熙的《释名·释衣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秦代以前妇女只用一块帛搭披在肩,到晋代和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晕染的帔帛,其后制作装饰日益精良。隋唐时期人们赋予了它“霞帔”的美名,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有“虹裳霞帔步摇冠”的诗句,但霞帔一直到宋代才正式列为礼服。
 
中国古代,“凤冠霞帔”一直被妇女视为最大的荣耀。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有:“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有:“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凤冠霞帔,花烛拜堂,成了好事。”
 
龙袍
 
龙袍是一种绣有龙纹的袍服,是古代帝王和后妃专用的服装,在我国古代服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帝王服装上面绣织龙纹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这种风习。但是,从秦汉到隋唐,帝王礼服一般都是“上衣下裳”,而平时的袍服并不饰以龙纹,所以还没有“龙袍”出现。一直到清代,龙袍才作为专用的服装名称正式确定下来,列入了冠服制度。按《清史稿·舆服志》载,皇帝的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襟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皇后的龙袍:“之制三,皆明黄色,领、袖皆石青:一,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福寿文采惟宜。下幅八宝立水,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如朝袍,裾左右开。一,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一,下幅不施章采。”
 
按照清朝的礼仪,皇帝龙袍属于一种“吉服”,一般庆典中穿着,在最隆重的祭祀典礼上不穿龙袍,而穿比龙袍更为贵重的朝服。
 
又按清朝规定,只有皇帝和后妃可以穿龙袍,皇帝若赏赐有功之臣龙袍,必须将上面的龙的五爪改为四爪。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