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花粉

中国古代妇女面妆的习俗最晚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古人以白为美,以黑为丑。所以古代妇女用白粉涂饰肌肤,使之洁白鲜润,保持柔嫩,现出青春美感。因此,以粉饰面,是我国古代妇女化妆的基本内容之一。
 
古代的化妆粉主要有金属类的铅粉和植物类的米粉等,而其中米粉是最常用的粉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米粉选取上等的米做原料经过碎米、浸泡、研磨等多道工序做成,制粉的水质好坏对产品的优劣很有关系。制成的妆粉盛放在各种形状各种材质做的粉盒当中。通常以用丝绵或绸之类的软性材料做成的粉扑,沾染妆粉,敷布于相应的部位。最常见的是在面部,但也有在颈、胸、背、臂乃至全身涂以粉饰的风习,唐代温庭筠的《女冠子》词所说的“雪胸鸾镜里”,就是这种情形。
 
胭脂,是古代妇女在脸上染颊饰红的主要化妆品,也写作烟支、烟脂、燕脂等,是由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的。历史上,汉军三次大败匈奴,迫使匈奴逃遁,匈奴悲歌“丧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其中“焉支山”就盛产可作胭脂原料的植物红蓝草。所以,胭脂可能是从“焉支山”而得名。
 
红蓝、苏木、山花、石榴、玫瑰等花木是古代用来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此外,还用一种植物类的原料紫矿来作胭脂。按不同的原料制成的胭脂种类很多,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燕脂有四种,一种以红蓝花汁染胡粉而成,乃苏鄂《演义》所谓‘燕脂出西方,以染粉为妇人面色’者也;一种以山燕脂汁染粉而成,乃段公路《北户录》所谓‘燕脂粉’者;一种以山榴花汁作成者,郑虔胡《本草》载之;一种以紫柳染锦而成者,李珣《药谱》载之。”
 
在古代,出于使用、贮存便利、美观等诸方面的考虑,胭脂有的凝结做成膏瓣,有的做成粉类,更多的用汁液浸棉、丝、纸做成。胭脂在使用的时候通常先晕于手掌,再匀于脸颊。古代妇女妆红、深浅、范围大小各不相同,浓者明丽娇妍,淡者幽雅动人,有的只染在两颊,有的兼晕眉眼。并且有各种颇具特色的妆名:“慵来妆”,衬倦慵之美,妆法是在脸上施“小朱”;“薄薄施朱,以粉罩之”,是“飞霞妆”;“夹脸连额渥以朱粉”,是“醉妆”等。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