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油灯
油灯是人类文明历史中起源较早、延续和发展时间较长的生活用品之一。油灯起源于火的发现和人类照明的需要。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20万~7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开始将火用于生活之中,而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中,灯具见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周礼》中也有专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职。灯作为照明的工具,实际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盘形物,加上油和灯芯就能实现最原始的功用。中国古代的灯具就使用的燃料而言,分膏灯和烛灯,膏灯就是后世所称的油灯。而具有一定形制的灯的出现,则是人类将实用和审美结合的成果。早期的灯,类似陶制的盛食器“豆”。“瓦豆谓之登(镫)”,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虽然形制比较简单,却奠立了古代油灯的基本造型。随着青铜的出现,铸造技术的提高,油灯和其他器物一样,在造型上得到发展。战国时期的油灯主要是青铜灯,已经脱离了实用的具体要求,它和其他器物一样,成为特定时代的礼器,折射了社会政治的规章法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河北平山三汲出土的战国银首人形灯和十五连盏铜灯。在以后的发展中,油灯的材质和造型均有较大发展。从春秋至两汉的油灯基本上全是青铜灯;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青瓷技术的成熟,青瓷灯开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铜灯;隋唐时期,铜、铁、锡、银、玉、石、木、玻璃等新材质不断运用到油灯的制作中,而且品种繁多;宋代陶瓷业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油灯;明清之际,青花和粉彩油灯成为较为流行的油灯;直至电灯的出现才终结了油灯的历史。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