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没有节操的人:冯道
冯道,字可道,是河北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地区)人。相传他未成名问相时,就曾赋诗一首以表心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因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他自以为吉人自有天相,任凭乾坤转换,只要识时务不乱方寸,便可以处处通津坦程。冯道的一生也确确实实是按着这一座右铭去做的。
唐末时,冯道曾做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张承业用他为巡官,因冯道颇通文学推荐给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后唐建立时,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后唐明宗时,拜端明殿学士,后来又做了宰相。冯道不同于以往或以后大多数的奸臣,他从不表现得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相反却仿佛是一个节俭、刻苦、自励的忠厚长者和谦谦君子。当后晋后梁隔河而战时,冯道在军中,住在一茅庵之中,不设床席,就卧于一束枯草之上。有一位将士把抢来一个美女送给冯道为妾,冯道却之不过,便将她安置在别的房间里,慢慢访求她的主人,最后将她送还。一时间他美名远扬。
冯道对皇帝,也显得正直、忠义。后唐天成、长兴年间(926~933),由于自然情况比较好,农民收成颇丰。冯道常劝诫明宗:“臣做河东掌书记的时候,有一次奉使去中山,途经井陉,地势险峻,臣害怕马失前蹄,紧握衔辔,不敢稍有怠慢。及至过了井陉来到平地,臣以为前面即是坦途,哪知思想一放松反倒跌伤皮肉。大凡身蹈危地时思虑周到反获保全,而居安忘危却反倒不测,仁主应引以为戒。”还有一次,水运军将在临河县得到一个玉环,玉环玲珑剔透,上刻“传国宝万岁杯”六个字,于是他们把玉杯献给明宗。明宗爱不释手,常把它示与众臣赏玩。一天,明宗给冯道展示。冯道却故作深沉地说:“这是前世遗留下的有形之宝,不足为奇;陛下身怀无形之宝,才是旷世罕见。”明宗不解,深问冯道:“何谓无形之宝?”冯道说:“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所以人说:大宝曰皇位,何以守位则曰仁。”明宗虽贵为皇帝,却是个武将出身,这文绉绉的东西他一时转不过弯儿来,待要再问,冯道已神秘兮兮地飘然远去。明宗只好唤侍臣为他讲说,说了好半天才弄明白,心里美滋滋的。
后来,明宗死了,冯道再相闵帝。不久,潞王李从珂在凤翔反叛,闵帝领兵卫州。闵帝前脚一走,冯道就率领百官将潞王迎入,李从珂继续用他为相。公元936年,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冯道打了个包又投奔了后晋,一顿巧言游说,石敬瑭就任他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了以后,出帝石重贵继位。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晋仅仅存在了11年,不久契丹大军压境而来,攻入开封,擒了出帝。大臣们或死或出逃,冯道依然方寸不乱,从从容容地到京师朝拜契丹主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斥责冯道:“你在唐曾事四帝,可谓开国守业之臣。唐亡则事晋,也历二帝。如今又要改换门庭,如此不忠不义,本王怎么信你?”冯道并不羞愧,心平气和地立在一边听耶律德光责骂。许久,耶律德光训完了,又问冯道:“你为什么来朝?”冯道大言不惭地说:“无城无兵,安敢不来?”耶律德光又讽刺他:“你是何等的老儿?”冯道装疯卖傻地说:“我是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儿。”耶律德光听罢哈哈大笑:“倒也乖巧。我再问你,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答道:“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大喜,遂封冯道为太傅。耶律德光北归,冯道曾从至常山。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又归附了后汉,被封为大师。4年以后的公元951年,郭威灭了后汉建立后周,冯道依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地站到郭威的麾下,凭其三寸不烂之舌,求得太师兼中书令之职。3年以后,后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文治武功为五代中帝之冠。他初即位便赶上刘圣攻上党。柴荣召集大臣,说:“刘圣欺朕年少,国家新立且遇大丧,以为我一定不能出兵迎战。朕以为善用兵者应出其不意,我想亲自督战攻打刘圣。”冯道竭力劝阻。柴荣说:“朕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必亲自出征,朕因何不可?”冯道以为柴荣年幼,定无主见,于是出言不敬:“陛下不可与唐太宗比。”柴荣大怒,他本来就不大喜欢这个曾历四朝,侍奉过九君的老家伙,于是降旨罢去太师,然后率兵出征。冯道这些年闯过了大风大浪,而今在小小的柴荣这儿翻了船,又羞又恼,不久就忧郁而死。
五代前后共经历了53年,汴、洛之间,君十三,易姓者八,王朝频繁更迭,一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有短命的皇帝,就有短命的大臣,他们往往做不了几年官,就随着王朝的颓废而转眼成烟。但就有这么一个人在这不断的变换更迭中泰然自若未倒下,此人便是冯道。他先后事四姓十位皇帝,均能进退得当,久叨禄位,他既无政治建树,又乏民族气节,一旦国难临头,就巧妙地另攀高枝一走了之。他从不以国家大业为己任,只一味追求高官厚禄,弃国背君。因此,可以说冯道是一个最没有节操的人。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