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本文所属分类:孔子思想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信”主要有这样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诚信,信实。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篇第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同上)
在孔子看来,信实不欺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篇第二》)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好像马车上没有驾驭牲畜的关键,是完全不行的。他告诫学生,要行事通达,首先要做到忠信笃敬。
孔子认为,“信”在仕进、治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信则人任焉”,要参政,首先要得到统治者的信任,而身为人臣,最重要的也是“忠”、“信”二字。只有“主忠信”,才“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泰伯篇第八》),可以成为一个有崇高品德的君子。作为执政者,则更要讲究诚信。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第一》)统治一个国家首先要做到认真谨慎、信诚可靠,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忠诚,才可以谈到“平天下”。
孔子认为忠信之质又必须靠勤奋好学来完善,否则不明其理,不免反受其蔽。“好信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信”的第二个意思是相信、信任。如:“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孔子认为,人民的信任是立国之本,民众一旦对国家失去信心,这个国家也就无所作为了。“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篇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