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笃”的含义较为单纯,就是忠诚厚道,笃实,纯一的意思。
 
在《论语》中,“笃”字共出现过七次: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篇第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篇第八》)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上述句子中所出现的“笃”字,都是“笃厚”、“真诚”、“笃实”之意。孔子主张君子不仅“笃于亲”,还要笃信、笃志、笃学。笃是与信、诚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孔子强调,为人要讲究“信”。信,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是从政的重要条件、交友的准则,也是道德修养的基本准则。笃、信这几个概念密不可分,其所内含的“忠信”、“笃厚”、“正直”的品格,常为孔子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