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惠帝,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傅司隶咸,江洗马统,孙参军楚,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本段为《茶经》:七之事
【原文】
晋 惠帝①,刘司空琨②,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③,傅司隶咸④,江洗马统⑤,孙参军楚⑥,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⑦,杜舍人毓,武康⑧小山寺释法瑶⑨,沛国⑩夏侯恺⑪,余姚虞洪,北地⑫傅巽⑬,丹阳⑭弘君举⑮,乐安⑯任育长⑰,宣城秦精⑱,敦煌单道开⑲,剡县⑳陈务妻,广陵老姥㉑,河内山谦之㉒。
【注释】
①惠帝: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90至306年在位。
②琨:刘琨,西晋将领,诗人。
③张黄门孟阳:张载字孟阳,但未任过黄门侍郎。任黄门侍郎的是他的弟弟张协。
④傅司隶咸:傅咸,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司隶校尉,简称司隶。
⑤江洗马统:江统,字应元,陈留县(今河南杞县东)人。曾任太子洗马。
⑥孙参军楚: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晋诗人。
⑦桓扬州温:桓温,字元子,龙亢(今安徽怀远县西)人。曾任扬州牧等职。
⑧武康:浙江北部一座人才辈出的历史名镇。
⑨释法瑶:姓杨,河东人。约生于东晋安帝之世。
⑩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⑪夏侯恺:晋书无传。干宝《搜神记》中曾有提到他。
⑫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
⑬傅巽:北地泥阳人,魏文帝时为侍中尚书,太和年中逝世。代表作品有《槐树赋》《蚊赋》《笔铭》。
⑭丹阳:镇江市下辖的县级市,是现今江苏地域,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十五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
⑮弘君举:丹阳人,著有饮食专著《食檄》,今已散佚。
⑯乐安:今山东博兴一带。
⑰任育长:任瞻,字育长,曾任仆射、都尉、天门太守。
⑱宣城秦精:《搜神后记》中记载:“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这是目前所知安徽人采制茶叶的最早记载。
⑲单道开:东晋僧人,俗姓孟,敦煌人。
⑳剡县:汉景帝四年(前153)置剡县(浙江嵊州市),属会稽郡,历两汉三国南北朝不变,王莽时易名尽忠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改东扬州为吴州,置总管府,总管原东扬州诸郡。
㉑广陵老姥:扬州市广陵的一位老妇人。
㉒山谦之:河内人,南北朝刘宋史学家,后任学士、奉朝请,并著有《南徐州记》《吴兴记》《寻阳记》。
【翻译】
晋惠帝司马衷的司空刘琨,刘琨的侄子衮州刺史刘演,黄门伺郎张孟阳,司隶校尉傅咸,太子洗马江统,参军孙楚,记室督左太冲,吴兴人陆纳,陆纳的侄子会稽内史陆俶,冠军谢安石,弘农太守郭璞,扬州牧桓温,舍人杜育,武康小山寺的和尚法瑶,沛国人夏侯恺,余姚人虞洪,北地人傅巽,丹阳人弘君举,乐安人任瞻,宣城人秦精,敦煌僧人单道开,剡县陈务之妻,广陵的一名老婆婆,河内人山谦之。
【延伸阅读】
西晋建都洛阳,但永嘉之乱后,晋王室、士族渡江到江南,在建康建都。晋室南渡,带动了当时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在《齐民要术》和《北堂书钞》中都有武陵一地出产茶叶最好的记载。
东晋前期常璩所著《华阳国志》是记述汉中、巴蜀和南中等历史、地理情况的一部专著。其中关于记载各地出产茶叶的资料,主要有这样几条:涪陵郡,“惟出茶、漆”;什邡县,“山出好茶”;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平夷县,“山出茶、蜜”。可见在三国和西晋时,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
西晋时,茶已成为某些达官贵人用以标榜节俭和朴素的物品。随北方士族的南迁,东晋时,建康一带就普遍出现了以茶待客的礼仪。如刘宋时的《世说新语·纰漏第三十四》,“时贤共至石头(今南京地名)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又如《南齐书·武帝本纪》载,永明十一年(493)七月,齐武帝临终时诏称:“我灵上慎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通过用诏谕的形式颁布全国,无疑是对饮茶风俗的一大推动和促进。
由于东晋、南朝统治阶层“借重茶叶”的需要,从而使我国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茶业的向东南推进。《永嘉图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一时期我国东南植茶,由浙西扩展到了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只如此,如《桐君录》所说,“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是今常州的古名,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叶,已成了人所共知的好茶。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