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荈》:“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儿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泉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原文】
 
《异荈》①:“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儿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泉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②!’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③愈甚。”
 
【注释】
 
①《异荈》:东晋末刘敬叔所撰。今存十卷。
 
②翳桑之报:翳桑,古地名。春秋时晋人赵盾曾在翳桑救了将要饿死的灵辄,后来晋灵公欲杀赵盾,灵辄扑杀恶犬,救出赵盾。后世称此事为“翳桑之报”。
 
③馈:经常,常常。
 
【翻译】
 
《异荈》中说:“剡县陈务的妻子,青年时带着两个儿子守寡,喜爱喝茶。由于住处有一古墓,因此每每饮茶总先奉祭一碗。两个儿子不喜欢她的这个做法,说:‘一个古墓,它明白什么?白浪费力气!’想把它挖掉。母亲苦苦相劝,坚决不允许。那天夜晚,她梦见一人说:‘我住在这墓里三百来年了,你的两个儿子总要铲了它,幸好得到你保护,又用好茶祭拜我,我虽然是地下枯骨,但怎么能不报答恩情呢?’天亮后,陈妻在院子里看到十万串钱,像是埋了很长时间的,仅仅穿钱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件事告诉儿子们,两个儿子都很羞愧。自此祭祷更加经常和用心。”
 
【名家杂论】
 
我国以茶作祭,形式大致有三种:在盛茶器皿中注入茶水;供奉干茶叶;不用茶,仅用茶碗、茶壶等作象征。不过也不仅限于此,明代的徐献忠在展现湖州一带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吴兴掌故集》中记载:“我朝太祖皇帝喜顾渚茶,今定制,岁贡奉三十二斤,清明前二日,县官亲诣采造,进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类似的记述,在宜兴的县志中也曾出现过。这就是说,当时南方一些名茶区,要在清明前把贡茶送到京城,而这些茶是用于皇室焚烧祭祖用的。这种祭祀形式,堪称特别。
 
中国少数民族,也有以茶祭祀的传统习俗。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约略统计有八十多种祭祀活动。农事活动中从烧山垦地,一直到粮食收入粮仓,中间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最常用的祭品就是饭菜、竹笋和茶叶三种。祭祀的时候,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三份用芭蕉叶盛装,放在需要供奉的地方。不过碰到大的祭祀活动,布朗族人就会宰杀家畜。而云南文山壮族支系的布依人的祭祀活动,如祭土地,就在每月的初一、十五,由整个寨子的每一家轮流到庙中点灯敬茶,祈求土地神能够守护全寨生命的平安。布依人供奉的祭品主要是茶。
 
云南的纳西族,还有更独特的茶风俗。纳西族有老人逝世,不是用茶来做祭品,而是在老人断气之前,把一些银末、茶叶和米粒放入将逝者口中。这三样东西分别代表钱财、饮品、饭食,意味着逝者到神地之后,也能有钱财,有吃喝。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