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子渊、颜渊)

颜回(公元前521-前481年),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颜回生活贫困,简居于陋巷,一生没有做官。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呀!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可见他颇能遵守孔子的“贫而乐道”的教诲。颜回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孔子难得以“仁”来赞许人,包括他自己在内,但是他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对比之下,“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回十三岁时,入孔子之门,六年后有成。他不仅天资极为聪慧,又虚心好学,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他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仰望越觉得高明,越钻研越觉得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所以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因此,孔子将颜回引为同道,他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他在德行方面备受赞扬,故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有着过人的天资,却不善于表现,寡于言辞,给人的第一印象有点愚钝。孔子说他对颜回的初步印象是自己说什么,颜回都不加违背地去做,好像笨笨的。但继而发现颜回下去对自己的话,也能理解发挥,只是不喜欢聪明外露罢了。颜回灵慧内秀,学习也努力勤奋。孔子被问到他的弟子哪一个好学时,也说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去了,现在弟子中没有好学的了。所以颜回的学业进步很快,正如孔子感叹所说,我见到他不停进步,没见他停止下来过。另一次,孔子与子贡交谈,问他与颜回相比如何?子贡以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著称,是孔门中学问和政事都很优秀的人才,他却坦率地承让自己比不上颜回,高度赞扬颜回能闻一知十,而自己不过是闻一知二,差距大着呢。颜回追随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归回鲁国后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他在学习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的过程中,总是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这种状况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四十一岁就死了。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直呼:噫!天丧予!天丧予!”违背了丧礼中节哀的规定。因为孔子认为颜回在孔门中,是最有条件继承自己学说的弟子之一,也是孔子的希望所在。如今颜回先死,自己的仁政德治的理想就无合适的继承人了。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学问渊博,品格高尚,以德行著称,后儒列之为“七十二贤”之首。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