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原文】
 
10.3 君召使摈①,色勃如也②,足躩如也③。揖所与立④,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⑤。趋进⑥,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释】
 
①摈(bìn):通“傧”,接待宾客。
 
②勃如:显得庄重。
 
③躩(jué)如:脚步快的样子。
 
④所与立:同他一起站着的人。
 
⑤襜(chān):衣蔽前,即遮蔽前身的衣服。襜如,衣服摆动的样子。
 
⑥趋进:快步向前。一种表示敬意的行为。
 
【翻译】
 
鲁君召孔子去接待使臣宾客,他的面色庄重矜持,步伐轻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随之前后摆动,却显得整齐。快步向前时,好像鸟儿舒展开了翅膀。宾客告退了,他一定向君王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解读】
 
待客之道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其中,热情友好就是我们中国式的待客之道。孔子早在《学而篇》中就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并不只是停留在“乐”的情感表现上,也体现在待客行为的“礼”上。
 
在本章中,孔子奉命接待外使宾客,在整个接待过程中,各项礼节他做得都很到位。虽然接待使臣宾客的全过程文中没有详述,但从记录下来的几个细节来看,孔子将严谨的态度与外在仪态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的举手投足,从外到内无不表现出客人的恰当尊敬,并展现出东道国的礼乐精神和文化风采。
 
孔子接待外国来使时展示出来的原则,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形成了具有中国式的待客之道。这个待客的基本原则,若是总结起来,就是“外达礼,内恭敬”。
 
有着高深修养的人,在待人接物时总是真诚而又热情的。一般情况下,君子在接待时都会“款待”客人,其中“款”字代表的就是热情诚恳。有客人来访,按照相关礼仪制度,接待方式上肯定会有区别,但是内心的真诚热情应当是一样的。不管来客身份高低,只要在接待时,你表现出真挚的情意和热情的态度,客人就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就与这“礼”字分不开,这是国家、社会和个人文明的体现。待人接客仅有热情还不行,还要将各个方面考虑周全,提前做好准备。比方说,将屋子打扫干净,注意个人仪容,穿戴整洁,等等。同时,在接待客人时候,还要谙熟迎来送往必须掌握的基本礼节,并在接待过程中恰当运用。在与客人交谈时,无论是闲聊还是谈工作,都要体现出精神上的文明。比方说,双方在闲谈之时,注意少说多听,与客人进行愉快的交流或探讨等。将谈话的氛围保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不仅可以令双方获得心灵上的沟通,还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有助于以后的交往。
 
待客之时,还要注意宴饮之礼。在中国,无论是亲友还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基本交际几乎都是在饭桌上进行的。这样既能联系感情,还能谈业务,一举两得。但是,宴饮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它就应有着一定的礼仪规范进行指导和约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中国式的待客之道,讲究的是主人的修养与精神文明的程度,只要修养高了,在待客的时候,自然会礼待有加,并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