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原文】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①。病间②,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③,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①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②病间(jiàn):病情减轻。间,空隙,引申为有时间距离,再引申为疾病稍愈。

③大葬:指大夫的隆重葬礼。
 
【翻译】
 
孔子病重,子路让孔子的学生充当家臣准备料理丧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些了,知道了这事,说:“仲由做这种欺诈的事情很久啦!我没有家臣而冒充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况且我与其死在家臣手中,也宁可死在你们这些学生手中啊!而且我纵使不能按照大夫的葬礼来安葬,难道会死在路上吗?”
 
【解读】
 
任情不可逾礼
 
一直以来,好心肠的人都会受到社会的称赞。但是,有时候这些人也可能会费力不讨好,将好事变成坏事。在本章中,子路本是好意,他打算以大夫之礼为老师治办后事,想把老师的葬礼办得风光些,让孔子享受死后的哀荣。但是,按照周礼,孔子没有资格以大夫之礼安葬,所以,子路的做法就违反了礼制,是一种严重的僭越。这对于把礼制看得比命还重的孔子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如果真的按大夫丧礼安葬孔子,那只能让他蒙羞。故而,孔子才会对子路发出愤怒的指责。
 
中国是个重视人情的社会,对情深意重的人也特别看重。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为表达情感而逾越制度,造成严重后果。在古代生活中,对父母的孝敬之情是最为社会看重的,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因为孝敬父母就违犯制度。贫民之家,也许对社会影响不大,但如果是皇家或高官之家,有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西汉景帝时期,周亚夫与皇帝意见多有不合,景帝对他非常不满,但因为他功劳太大,也不好动他。可是,周亚夫的儿子做了件越礼的事,让皇帝抓住了把柄。周亚夫年老了,他的儿子想在父亲去世后把葬礼办体面些,便从为皇室制作器具的工匠那里买了五百件盔甲盾牌,准备将来给父亲殉葬用。这些器具都很笨重,周亚夫的儿子请人搬运但没有给够工钱。其中有人很不满,就告发周亚夫,说他偷偷购买皇家器具,准备反叛。汉景帝知道后,便让廷尉审讯周亚夫。周亚夫根本没有造反的想法,当然矢口否认。但是狱吏揣摩皇帝的心思,便诬陷说他想到地下造反,并把他囚禁在监狱,严刑逼供。周亚夫十分生气,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议,最后吐血而死。周亚夫死得很冤,但是,如果不是他的儿子购买皇家兵器,僭越在先,恐怕也不会有这个悲剧。
 
古代官场上,下级官员对德高望重的上级往往十分尊敬。为了充分表达这种敬意,他们会用高出相应规格的礼仪来接待上级,这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对这种事情,正人君子是坚决抵制的。明朝晚期,名臣海瑞便因恪守礼制而名扬天下。海瑞虽然博学,但他没有中过进士。他是以举人身份进入官场的,最早代理南平县教谕。他上任不久,有位督学到学宫视察,学宫的官员竟然向御史行跪拜礼。按当时的制度,他们无需行跪拜礼,但他们为了表示对上级官员的敬意,也可以说是为了讨好上级官员,所以行高出相应规格的大礼。海瑞精通礼制,没有趋炎附势,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按礼作了个揖。事后,同事们都责怪他不太懂规矩,他说:“我如果到督学所在的衙门的话,应当行部署之礼,让我跪拜我没有二话。但学宫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所以不能行此大礼。”当时行礼的时候,他站在中间,两个同事跪伏在地,俨然一个笔架,因此海瑞得名海笔架。海瑞遵守礼制,留下千古美谈,而他的那两位同事,却成了陪衬的小丑。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都应该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如果超出相应的规格,就会在自己品行上留下污点,甚至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不仅如此,这种行为会败坏社会风气,所以不可不慎。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