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本章为《论语》:述而篇
【原文】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解读】
修身养性得自觉
孔子在本章中再次强调了修养靠的是自觉。“仁”是内在的品德,外在的情感表现为关怀、仁爱他人。如果一个人真想成为仁者,只要其内在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到,因为“仁”就在我们的身边。
“仁”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更是将“仁”视为学问、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孔子的眼中,他的弟子虽多,但是能够达到“仁”的标准的人一个没有。即便是他最为器重的弟子颜回,也只能勉强达到了这个标准而已。但是,这个“仁”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愿意求“仁”,随时随地可以做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说,“仁并不遥远,如果我想要仁,仁就会来了。”我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孔子的话,与此异曲同工。
在此处,孔子着意强调,“仁”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只要我们自觉地、真心诚意地去追求,任何人都能得到仁。像修身、行仁,这些东西看似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事实上却没有那么难,只是大家不知道如何去做而已。关于这一点,存在一个辩证关系:一个人一生时时刻刻心存善念,身行善事难乎其难,几乎没人能够做到,但是,善事却是人人能做的。比如,爱护身边的花草,拉一把跌倒的孩子,一点都不难。每个人都可以行仁,只要能够自觉地坚持下去,并不会因为个人的能力小而无法达到“仁”的境界。哪怕只在一天内用心处世,让自己的行为完全符合于仁道,也算是达到“仁”的境界了。由此可见,行仁并不是件难事,关键还是看人们内心的想法,是否是自觉自愿地行仁罢了。
大家都知道,“仁”所强调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利他的精神观念为主,并以此来维护传统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正如孟子所言,“人之初,性本善”,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仁爱”之念,只是在面对现实的利益时,被自己的欲望蒙蔽了。若是有人能够不受欲念和利益的驱使,发现隐匿在心底的“仁爱”之心,恢复本性,自然就达到“仁”之境界了。因此,孔子才会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但是,让人们抛却自身的欲望,时刻都能以仁义为先,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几乎没人可以做到。颜回作为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也只是能够做到“心三月不违仁”而已,至于其他弟子还要略逊一筹,即“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过,孔子却教育弟子们只要肯努力,内心有着“欲仁”的想法,“仁”就会来的。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在主观意愿上是否自觉、主动。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 球(16441569)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万事都架不住自己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虎子(465401099)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向仁可理解为朝着仁的要求去努力践行,更为妥贴。
- 队长(328861379)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心若&向陽〗(481498973)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有事例吗
- (2209554708)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须向仁改为须学仁
- (2209554708)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畅想:人人皆仁,世界大同!只因为人人有自由,所以世界大不
- 铁甲小宝(1292634867)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青花道德经中圣人不仁是道的境界 道法自然自然规律就是天道
- 青花(13356791885)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远矣。
- 山有木呀木有枝(913266066)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我想到佛家的一句话,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炼才得以成佛
- --我的心、不后悔--(3120363178)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看到这句话我就想到鲁迅先生2333
- Mr.Aroma(2329824671)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教育干什么?世界全善吗?你把一个善的东西放到不善的环境,
- 大树根(983232760)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至仁无亲!
- Sunnylu(386302443)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仁义与否,那就要看你是想修炼成为妖仙,脱离人间烟火。还是
- 勿落(380352604)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成功的九大理念中有一句,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就是这个意思
- 青花(13356791885)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圣人不仁。
- nny(962205979) 评论 子曰:“仁远乎哉?:孟子没有说过:性本善。孟子提出的是:性向善。人之初性本善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