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原文】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①,其至矣乎!民鲜久矣②。”
 
【注释】
 
①中庸:孔子学说的一种最高道德标准。中,折中,调和,无过之也无不及。庸,平常,普通。
 
②鲜(xiǎn):少。
 
【翻译】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人们已经长久缺乏这种道德了。”

【解读】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筹之一。但在《论语》中,却仅此一处提及。从孔子称“中庸”为至德,则可见他对这一思想的重视。中庸属于哲学范畴,也是道德行为的高度适度状态,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选择行为之恰到好处,谓之中;就日常生活之长期坚持,谓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中庸是一种高度和谐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却是人们所应当追求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骑墙”,而是一种完满状态。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