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本段为《茶经》:九之略
【原文】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①阙一,则茶废矣。
【注释】
①二十四器:饮茶时使用的器皿。此处说的是二十四种器具。
【翻译】
都市里的王孙贵族家中,假如缺少二十四种器具中的任何一样,那就不能称为真正的饮茶。
【延伸阅读】
陆羽建议茶器尚俭,他所列举的二十四茶器,多为竹编或陶瓷制成,他甚至认为煮茶之釜用银制过于奢侈。然而,晚唐茶书《十六汤品》中有关茶器的使用说:“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胶。”看来,无论当时还是之后,那些贵族阶层是不按陆羽《茶经》的意旨行事的。
在贵族之家,金石等珍贵器具多不胜数,唐宋墓葬中就经常出土大量金银器皿。陕西省曾出土过七件唐代大中年间所制银质鎏金托盘,器身錾文中透露其名为茶托子和茶拓子。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也曾出土一大批唐代宫廷所用金银、玻璃、秘色瓷等茶器。
唐代皇室崇金尚银的做派,为后世所承袭。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就主张瓶子用金银做成的是上品,而碾茶之器以银为上。蔡襄《茶录》更说“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范仲淹诗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陆游诗云:“银瓶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这当中写当时上层人士饮茶,都使用精美的金银茶器。元代周密所著《癸辛杂识》中说:“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或五百星,凡茶之具悉备,外则以大缕银合贮之。”其奢侈程度,让人咋舌。
这种风气不断蔓延,连塞外的少数民族贵族在茶器使用上,也极尽奢华之事。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大量金银、玛瑙、水晶器物中,就有银执壶和银托盏,还有玛瑙碗、水晶杯等昂贵茶器。明清时期,紫砂茶器名满天下,备受欢迎。清代几位皇帝还亲自指定烧造样式,紫砂由此身价大增,一壶身轻不过几两,价值却达一二十金。
【名家杂论】
尽管皇室贵族茶器一向崇尚奢侈,但以茶为主的茶宴,在中国历史上却始终弥漫着一股清俭雅逸的味道。东晋时期,奢侈之风盛行,吴兴太守陆纳设茶宴宴请将军谢安,以警示清操节俭。同时代的大将军桓温,“每宴惟下士奠茶果而已”,更是以茶示俭的典范。
唐时饮茶之风日炽,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设茶宴待客者。关于茶宴的正式记载始于中唐时期。至宋代饮茶风较唐代更为兴盛,朝野之中遍行茶宴,皇帝曲宴点茶、百姓品茗斗茶之例数不胜数。
宋朝宫廷饮茶风尚从其建立之始便有了,皇帝的嗜茶之好代代相传。徽宗赵佶对茶更是喜欢到骨子里,他不仅以建州北苑贡茶制作为资料背景,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还亲手烹茶赐宴群臣。当时大臣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详细记述了这次盛宴: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指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在民间,当时武夷山很多寺院也盛行茶宴,很多文人雅士纷纷慕名前往。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创建武夷精舍以茶会友,品茗论道。其茶宴遍布泉边、竹林、岩亭、溪畔,后人写诗赞曰:“仙翁留灶石,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