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战国末年或秦汉时期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礼运”的含义是说如果天下都依礼而行,就会天下太平,世界达到大同。本篇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政治风俗的演变,社会历史的发展,礼的起源、基本内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表达了儒家的社会历史观和对礼仪的看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大同世界的论点,这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论述,同时代表了孔子和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也就是中国文化中对于理想政治的最为人所知的论述。
从前在鲁国孔子参加蜡祭。蜡祭结束之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禁一声长叹。孔子感叹现如今的鲁国。言偃在他身边问道:“夫子为何长叹?”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能赶上,我心之所向之。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选取贤能的人和有能力的人来治理国家,人与人之间言而有信,和睦相处。因此人们不只将自己的亲人看作亲人,不仅仅将自己女儿当作女儿,让老年人可以颐养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让年幼的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都有自己的丈夫。人们不愿将财物花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但是也并非要藏在自己家中。人们担心无处使,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烧杀抢掠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因此住宅的大门无须关闭。这样的社会就叫大同世界。”
详细翻译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只将自己的亲人当亲人,自己的女儿当女儿,财产和劳力都是私有的。天子诸侯的权力成了世袭,而且成为名正言顺的礼法,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让夫妻间关系和睦,确立了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宅,敬重有勇有谋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因此,诡计悄然而生,战争也因此而爆发。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因此成为最杰出的三代人物。这代君王,没有人是不严格奉行礼制的。他们彰显礼制的内涵,用此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揭露过失,以此来树立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将其看作祸害。这样的社会就叫小康社会。”
详细翻译
言偃又问道:“礼真的就如此重要吗?”孔子说:“礼,是先王用来遵循天的旨意,用来治理人间万象的,因此失去它就会死亡,得到它就可以生存下来。《诗经》上说:‘你看那老鼠还有个形体,做人怎能无礼。如果做人连基本的礼都没有,还不如马上***!’所以,礼这个东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参验于神灵,贯彻于葬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冠礼、婚礼、觐礼、聘礼之中。所以圣人用礼来昭示天下,因此天下才能够步入正轨。”
详细翻译
言偃又问道:“夫子把礼说的这样重要,还可以说的再详细一点吗?”孔子说:“我之前为了研究夏代的礼,还特意跑到杞国作了考察,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留下值得参考的文献很少,只找到一本《夏时》。我还为了研究殷代的礼,也跑去宋国考察了一番,也没留下多少文献,最后只找到一本《坤乾》。我就依据这两本书和你们谈谈吧。在古代,礼最开始产生于饮食,在那是人们还未发明陶器,将谷物、小猪都是放在石头上焙烤的,挖个小坑当酒杯,喝的时候双手捧上,用土抟成的鼓槌,垒个小土台子就当鼓,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这就有了最开始的祭礼。到他们死时,其家属就上到屋顶向北方高喊:‘喂!亲人某某你回来吧!’招过魂就将生稻生米含在死者口中,等到送葬那天,将熟食用草叶包着当作祭品送他上路。就这样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肉体人之于地,灵魂升之于天。因此人死后头都是朝北的,北向是阴;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阳。古代传下来的这些礼仪现如今依旧在实行。在上古先王之时,没有建筑宫室,冬天就住在土垒的洞穴里,夏天就住在棍棒搭成的巢窠里;那是还没有意识要将食物煮熟,生吃草木之实和鸟兽之肉,喝鸟兽的血,将肉和毛一并吞下;那是还不知道麻丝可以织成衣服,就将鸟的羽毛、野兽皮当衣服。后来有圣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种种作用,于是用模型铸造金属器皿,和合泥土烧制砖瓦,用来建造台榭宫室门窗;又用火来焙、来烧、来煮、来烤,酿造甜酒和醋浆。又利用丝麻,织成布帛,用来供养活人,料理死者,用来祭祀神灵。以上的所以这些,都是继承了上古时期的做法。”
详细翻译
因为重视上古的习见习闻,因此在祭祀时将酒摆在室内,在门的旁边摆上醴和醆,堂上摆上粢醍,堂下摆上澄酒,同时要陈列牺牲,备齐鼎俎,安排各种乐器,精心拟制飨神之词和神佑之词,以此来迎接祖宗和神的到来。通过祭祀中彰显出的各种礼仪,或体现君臣间关系的规范,或体现父子间情感的加深,或体现兄弟间的和睦,或体现上下均可得到神的恩惠,或表示夫妇各有自己应处的地位。这样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赐福。拟定祝词中的种种美称,设置玄酒以祭神,先将牲的血毛献进,再将生肉载于俎上进献,再将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献上。主人主妇亲践蒲席,用粗布蒙上酒樽,身穿祭服,献过醴酒、醆酒、烤肉、烤肝。君主与王后交替向神进献,使祖宗的灵魂感到快慰,这就叫子孙的精神和祖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相会。祭祀进行到向今人献食时,就把方才献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镬里合煮,一直到煮熟为止,将犬豕牛羊不同的部位区分出来后放在应该放的容器里,以此来招待来宾和兄弟。祝词也要表达出对神的敬意,神的保佑之词也充溢着对子孙的爱护之心,这就叫大吉大利。这些就是礼仪的一些基本情况。”
详细翻译
“因此圣人能够让全天下好像是一家人,全天下的百姓就像时一个人,并不是仅仅只依靠主观臆想,而是凭着了解人情,洞晓人义,明白人利,熟知人患,之后才可以做到。什么叫作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不学就会的感情就是人情。人义是什么?父亲慈爱,儿子孝敬,兄长友爱,幼弟恭顺,丈夫守义,妻子听从,长者惠下,幼者顺上,君主仁慈,臣子忠诚十种关系称为人义。讲诚信,维持和睦,这叫作人利。你争我抢,自相残杀,这叫作人患。圣人要想疏导人的七情,维护十种人际关系准则,崇尚谦让,避免争夺,除了礼以外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了。饮食男女这是人最大的欲望。死亡贫苦,是人的最大厌恶所在。这两件事是人们日夜思考的大事。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心思藏在心里,深不可测。美好或丑恶的念头都深藏在心,从表面上根本看不不出来,想要弄明白,除了礼以外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了。”
详细翻译
“所以圣人制定法则,取法一定要天地为根本,取法阴阳以为大端,取法四时以为关键,取法日月星辰以为纲纪,取法月之圆缺以为区分,取法大地以山川为徒属,取法五行以为主体,将礼仪作为耕地的农具,将人情作为田地,这些如果能够做到,四灵,也成家畜。因为以天地为根本,因此可以包罗万物;以阴阳为大端,因此可以察觉人情;以四时为关键,所以农时不失,事情可以轻易地成功;以日星为纲纪,因此可以很方便安排做事情的顺序;以月之圆缺为区限,每个月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以山川为徒属,所以人人皆有职守;以五行为主体,所以事事皆可终而复始;把礼义作为工具,每件事情都可以成功办成;把人情当作田地,所以圣人就是田地的主人;把四灵作为家畜,所以饮食有所取材。”
详细翻译
“何为四灵?麟、凤、龟、龙,是四类动物之王称为四灵。因此,龙如果成为家畜,这样的话鳞族部下就会随之而来;凤如果成为家畜,羽族部下也会随之而来;龟如果成为家畜,这样可用以占卜,就可以预先察知人情。所以先王秉持蓍草和龟甲,安排祭祀,瘗缯(掩埋丝帛,祭地礼)降神,宣读祝词和嘏词,制定各种制度。于是百姓都彬彬有礼,百官都各自治理自己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有章法的,凡所行礼,皆有次序。”
详细翻译
“先王担心礼教不能普及于下民,所以祭上帝于南郊,以此表明天的地方是至高无上的;又祭土神于国内,借以昭示大地为人类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在庙中祭祖,以这样的方式昭告百姓间应该相亲相爱;又祭祀山川,以这样的方式昭告对待神灵要心怀敬意;举行五祀之祭,以这样的方式昭示各种制度来源于此。所以,天子在宗庙中有宗祝在一旁协助;朝堂之上有三公辅佐;在太学中三老提出建议;在天子的身边,前有掌理神事的巫,后有负责记录言行的史,负责占卜、奏乐、规谏的官员,在天子两侧,天子在正中间,心无旁骛,只需恪守至正之道就行了。因此,在南郊举行祭天仪式,天上的众神就会各司其职;祭地于国,地上各种资源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在庙中祭祖,孝慈之道就会得到推行;举行五祀之祭,各种法则制度就会得到遵守。这样看来,祭天、祭地、祭祖、祭山川、祭五祀,都是用礼彰显其内涵的。”
详细翻译
“所以说,礼这样的东西,对于做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用礼来讲究信用,维持和睦,人与人之间好的就像筋骨相连似的。人们把礼作为养生送死和敬事神灵的头等大事,把礼作为贯彻天理、理顺人情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圣人看来礼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凡是国破家亡声败名裂的人,定是他将礼抛弃了,才会沦落至此。因此,礼对于人来说,就好像是准备要酿酒时用的曲,君子德厚,酒酿的也会甘醇,小人德薄,酿的酒味道就会平淡无味。所以圣王牢持礼、义这两件工具,用来治理人情。举例来说,人情就像是田地,圣王就像是地主,圣王用礼来耕耘,用陈说义理当作下种,用讲解教导当作除草,用施行仁爱当作收获,用备乐置酒当作农夫的犒劳。”
详细翻译
“讲究区别是礼最大的特点,该有的礼数不能少,但是也不会增加,这样才能维系人情,和合上下而各安其位。圣王因此顺应天时、地利、人情来制定礼仪,不使惯于山居者徙居水旁,不使惯于居住河洲者迁居平原,如此一来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使用水、火、金、木和饮食,都要因时制宜。男婚女嫁,应当及时;爵位的升迁应该依照德行。使用百姓要趁农闲,不夺农时,这样就没有旱灾虫灾,也没有凶荒妖孽作祟。这就造成天不吝惜其道,地不吝惜其宝,人不吝惜其情的太平盛世。于是天降甘露,地涌甘泉,器皿和车辆出现在山中,大河中出现龙马负图,凤凰、麒麟、神龟、蛟龙四灵毕至,养在宫中的水池或者栖息在城外的沼泽之中,至于尾随四灵而来的其他鸟兽更是遍地做巢,和人类和谐相处,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它们产的卵,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这没有其他原因,只不过先王可以用礼将天理人情加以制度化,在通过诚信来达到顺应天理,其顺应的结果就是达到太平盛世。”
详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