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虎赠豚

鲁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被逐的鲁昭公在晋国的乾侯病死。当时鲁国执政的季平子立昭公的弟弟为国君,即鲁定公。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季平子死了,他的儿子季孙斯继承了相国的职位,即季桓子。阳虎是季氏的家臣,他曾拒绝了十七岁的孔子到季氏家赴宴。三十年后,世卿季氏的权柄操纵在阳虎手中,即孔子所说的“陪臣执国命”(国家命运掌握在家臣之手)的局面。阳虎把季桓子囚禁起来,威逼季桓子屈服后才放了他。当时孔子在齐国也不得志,于是重新回到鲁国。当时孔子的声望已经很高,弟子更多,有不少人专门从远方过来求学。阳虎很想拉拢孔子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地位,多次要求见孔子,孔子都故意避而不见。阳虎没法,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利用当时通行的礼俗以便与孔子见面。时俗:凡大夫赠送礼物给士,如果因为士不在家而未能亲受,这个士就必须亲自到大夫家登门拜谢。于是阳虎便在孔子不在家时将一个蒸熟了的小猪送给孔子,使孔子不得不到他家来道谢。孔子知道阳虎的意图,便在打听到阳虎不在家时前去拜访,不料却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了阳虎。阳虎对孔子说:“来吧!我有话和你说。”孔子不答。阳虎又说:“自己有德有才,而听任国事迷茫,这样的人能算是仁人吗?”他不待孔子回答,接口又道:“怕不能算是仁人吧!自己很想出仕做事,而又屡失时机,这样的人能算智者吗?怕也不能算是智者吧!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是不会等待你啊!”孔子这才说:“我是打算要出仕的。”但事后孔子终于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信念,认为“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亦耻也”。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鲁国由乱臣贼子当政,便没有轻易在阳虎当权时出仕。
 
后来,子贡问他:“如果这里有一块珍贵的美玉,是应该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好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好呢?”孔子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领悟子贡话中寓意:贤者身怀治国之才,是该隐居独处,还是应该为官出仕以施展才能呢。于是回答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高价求购呢。”可见孔子其实是一直渴望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慧眼识珠的良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