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取名
作者:夏莲
机缘巧合,最近手头在审的书稿就与论语有关。以此为契机,索性写一篇《论语取名》。
写取名文章的发端,纯粹为好玩,我确也有些恋古,写得不亦乐乎。不过自朋友认真相问取名事宜,我顿觉诚惶诚恐。取名之事,旁人代劳总不太好罢,建议倒是可以提些的。
粗略说,取名重在字意、字音、字形。名字寄托美好希冀,主要由字意体现;而当注意的是,有时两个意义很好的字相连,却被谐音所毁,还要注意开口音闭口音、平仄的运用,以求顺口;字形主要是笔画适中,尽量少用生僻字。
汉字传承自上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的名字都取自古籍。当然,很多人想的是:最好要有个说头。这就看你参照哪本书的说头了。宜选个人喜欢的典籍,莫盲从。《论语》是儒家经典,两千多年来影响至深,我写此篇,盖因循“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
本文采用201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分章法,每章加标号,方便检索。如:学而1·1即学而第一篇第一章。忙里偷闲,每日写几笔,陆续添加。
=======================================================
●素绘。《八佾3·8》“绘事后素”。绘事后素,意为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素”是白底,“绘”是绘画。此名暗含人生哲学,人之初都是一张白纸,看你如何画出赏心悦目的画卷了。
●从周。《八佾3·14》“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周”本意是孔子说:“我主张周朝的(礼制)。”也可联系上下文理解,如《为政2·14》“君子周而不比”。此处“周”意为团结。
●纯如。《八佾3·23》“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这几个“×如”意思都还可以。例如写南京大屠杀书稿的已故作家张纯如。
●贯之。《里仁4·15》“吾道一以贯之”。成语“一以贯之”即源于此,取始终如一之意,贵在持之以恒。例如日本平安王朝诗人纪贯之。
●敏学。《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是孔子向子贡解释卫国大夫孔圉的谥号“文”的由来。话说笔者前上司的女儿就叫这个名字……
●斯可。《公冶长5·20》“再,斯可矣”。整章是说鲁国大夫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三思而后行”),对此孔子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再,斯可矣”)。
●斐然。《公冶长5·22》“斐然成章”。有文采的样子。
●文彬。《雍也6·1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仁静。《雍也6·23》“知者动,仁者静”。此句紧接名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后。
●弘毅。《泰伯8·7》“士不可以不弘毅”。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焕文。《泰伯8·19》“焕乎其有文章”。焕,光明之貌。
●致美。《泰伯8·21》“致美乎黻冕”。谓极其华美。
●卓尔。《子罕9·11》“如有所立卓尔”。成语“卓尔不群”,谓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如斯。《子罕9·17》“逝者如斯夫”。如斯,意为“像这样”。譬如林语堂的大女儿,名叫林如斯。(林语堂有三女,长女林如斯,次女林太乙,小女林相如,名字各有千秋。)
●思远。《子罕9·31》“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怡如。《乡党10·4》“怡怡如也”。怡然自得貌。
●时哉。《乡党10·27》“山梁雌雉,时哉时哉”。时哉,译作“得其时”。
●明远。《颜渊12·6》“……可谓明也已矣;……可谓远也已矣”。明、远,谓看得明白、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