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道德经》所想到的一些见解

  首先,说一点题外话。《道德经》这本书的诞生过程非常有趣。当时的老子云游四方,当走到了函谷关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了盘缠,沦落到《水浒传》里那些英雄好汉寄人篱下的境地,好在他投靠的函谷关总兵尹喜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于是给了他一笔钱,要求他写一本有关道德的书。于是才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用今天的话来翻译的话,就是知识分子投靠官僚阶层,以获得巨大经济回报的方式撰写御用文章,套用到今天的媒体圈的话,就是记者收红包后,帮厂家和政府写软文。正式基于这种古今一体的思考,我在去年4月份于老家修养期间,创作了《道德经》这首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豆瓣小站上找来听一下。
  
  话归正题,今天丁老师已经对老子与养生、与健康的关系作了深入的论述,我想在丁老师的基础上补充三点我对于老子的思考:
  
  首先,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与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关系和对比。谈到无政府主义,熟悉思想史的朋友都知道,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常盛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克鲁泡特金的着作曾经影响过中国的很多先进知识分子,包括我党的创始人们,例如陈独秀、毛泽东等,都曾经是无政府主义的信徒。无政府主义计划构建一个没有政府、没有监狱、没有警察、没有军队的社会,因此它很容易跟民粹主义联系在一起,像俄国的民粹派就是无政府主义的信徒。在他们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甚至受到压制的情况下,无政府主义者往往会转向成为恐怖主义者,采取暗杀、爆炸等方式伤害普通民众,对抗政府。因此,这一思潮在中国和国外,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就销声匿迹了。大家如果想了解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状况,可以读一读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尤其是第三部《电》,把无政府主义者在国民党一统天下后的彷徨和沉沦表现得非常深刻。
  
  回到老子的思想,他跟无政府主义自然不是一回事。因为“无为而治”虽然提倡无为,但落脚点还是在|“治”上。《道德经》中关于治国的论述都是把统治者与民众截然分开的,并没有否定统治者的存在,比如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所强调的是,政府不会干扰老百姓正常的生活状态,不要给老百姓添乱,而是要给民众做好服务工作,这才是政府的本质,这在很大程度上跟西方现代政府的理念是吻合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概念。当今我们的政府要实现由“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实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只去研究西方政治学的东西,完全可以从老子的典籍里吸取智慧。就拿《道德经》第十九章来说,里面提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些话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政府不要用宏大空洞的意识形态话语来迷惑老百姓,政府不要在老百姓面前耍聪明,夺取老百姓的利益,只要这样的话,人民生活就会很安定。在这些方面,我们国家是走过不少弯路的。
  
  第二点,我想讲讲老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过程。中国历史上推崇老子思想的皇帝大概有这么几位,首先是汉高祖和汉文帝,然后是唐高宗,接下来是宋徽宗,最后是明武宗嘉靖皇帝。大家可以看出,以上几位皇帝,除了汉高祖和汉文帝是开创了两汉四百年基业之外,其他几位皇帝,则要么是亡国之君(宋徽宗即是,如果把武则天灭唐改周也算成是改朝换代的话,那么唐高宗也是),要么是这一朝代从他手上开始衰落(嘉靖皇帝就是典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有深刻的描写)。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汉高祖和汉文帝推崇老子,主要是采用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当时汉初经过了几十年的秦朝暴政和十几年的农民战争和楚汉争霸战争,人口减少,百姓生活极为困苦,国家综合国力大为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汉朝的开国皇帝只能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压缩政府开支,减轻百姓赋税,让民众休养生息,缓慢恢复国力。而此后的几位推崇老子的皇帝,则更多采用的,是老子的养生之道,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嘉靖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几十年不上朝,在后宫里参道,写青词,炼造长生不老的丹药。如果把老子的养生之道上升为统治者的国策,那么给百姓带来的就不是休养生息,而是横征暴敛,因为修建道观、举办参道仪式、炼造丹药都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些必然会转化为百姓的负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统治者来说,是很好的治国之策;而他的养生思想,对普通人来说则是很好的修身参考。但是如果倒个个儿,普通人推崇“无为而治”的思想,就容易造成不思进取,而统治者追逐养生之道的话,就会加重百姓负担,造成国家的崩溃。这也正是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思想的最好注脚。
  
  最后,我想讲讲老子的哲学思想与西方辩证法思想的对比。很多人把老子的哲学思想称作“东方的朴素辩证法”,我个人不是很认同这种观点,甚至觉得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贬低。固然,老子《道德经》的论述中,有很多思想跟西方辩证法思想存在很多相通之处,但《道德经》的价值和成就,肯定是要超过黑格尔论述《辩证法》的着作的。理由很简单,黑格尔的着作是纯粹的哲学着作,虽然充满思辨色彩,但是晦涩,难懂,没有太多文学价值和历史感可言,其受众面也比较窄;《道德经》则不同,同样是讲辩证法,老子的论述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既有哲理性,同时本身也是很好的四言散文,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正是因为《道德经》集文学、哲学和历史价值于一体,因而《道德经》在国内外的读者数量远远超过了黑格尔。如果真要跟西方比较的话,《道德经》有点像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和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既是哲学着作,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就是我的三点观点,供大家参考。
  
  (本文为本人在1月7日太傅书盟“老子论健康”主题读书沙龙上的发言。)

作者:江海一蓑翁
来源:豆瓣网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