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就一定要留出“无”来

三十辐同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出自道德经第11章)
 
不给自己和别人留出空间有什么后果
 
在这一章里,老子用了几个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这是第一个比喻。
 
“三十辐同一毂”的“辐”是什么意思?“辐”左边是车字旁,是指车轮上的车条,也就是支撑、连接车轮外边的框和中间的毂的东西,向外发散,呈放射状,可能是木头的,也可能是金属的。“毂”是什么?是车轮中间的圆木,中空,可以让车轴穿过。
 
老子讲,三十根车条共用一个车毂——三十根应该是当时的技术标准。“当其无”说的是正因为车条之间有空间,“有车之用也”意思是所以车才能用。车轮如果都是实心的,车往往就走不好了(车轮出现的时间很早,有可能出现过实心的,但是很快就变成有空隙的了,因为更轻巧,转得会很快很轻便)。
 
这一句,老子实际上是在讲“有”和“无”的关系。
 
老子说的“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活中,我们往往过度关注“有”,忽视“无”,认为“无”是没用的,其实“有”和“无”是一个整体,有“有”,就一定要留出“无”来。如果全都是“有”,没有“无”,那就做不了事了。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做什么都要留出空间,留出余地来;空的,恰恰是有用的。
 
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比如工作与休息,我们能把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来工作吗?您这样做不到一个星期就要崩溃的。所以,我们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有人说睡觉浪费时间,把时间用来工作多好。其实睡觉恰恰是积蓄力量,为了第二天更好地工作。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能事无巨细地管他吗?比如教孩子吃饭,家长说先吃茄子,孩子就吃口茄子;家长说再来口肉,孩子就吃口肉……家长要是这么管孩子,孩子恐怕就不会吃饭了。所以我们要留出空间来,摆好饭菜,告诉孩子自己吃,当看到孩子有问题时,指出来就可以了。
 
孩子看书,您也得给他留空间,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而不应该是您给孩子安排看什么书。否则,孩子一点儿主观能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将来他都不知道自己该喜欢什么,没有一点儿乐趣,他会愿意学习吗?不会的。所以,留出空间来多么重要啊!
 
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跟女朋友分手了。为什么呢?他说跟女朋友在一起太累了,她每天随时查问自己在干什么:九点在干啥,十点在干啥,十二点在干啥……跟谁聚会,在哪儿聚会,而且要看聚会的合影……女朋友要知道他的全部情况。这小伙子觉得每天必须什么都汇报,活得非常痛苦,生活一点儿意思都没有。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分手了。
 
女孩儿不喜欢他吗?女孩儿喜欢他,但是她不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欢,不给人留空间,攥得紧紧的。有一句比较有哲理的话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松一点儿,留出点儿空间,反而不会流失得那么多。
 
做领导也是如此。领导什么都管,行吗?不行的。比如,让员工写文件,员工刚开始写,领导就说:“你这里不行,字写错了,材料也引用错了。”员工刚改了一下,领导转了一圈回来又说:“这不应该用逗号,应该用句号……你接着写吧。”员工刚要往下写,领导转一圈又回来了说:“这句话不对,这个词……”这文件就写不下去了。事无巨细,不给员工留空间,全要管,这样的领导是个尽心的领导,但是因为他太负责了,反而变成了不负责。因为员工不知道怎么做了,一点儿主观能动性都没有了,这样的公司往往是经营不好的。这就是领导做事不懂得留空间的害处。
 
留出空间是一门艺术。我们往往太在意“有”了,我们去占有,去拥有,去作为,而忘记了“无”的作用。
 
老子讲“有”和“无”的关系,是用车轮来比喻的,车条是“有”,车条之间的空间是“无”;恰恰有“无”,车轮才能更好地转起来。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