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矣;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本段为《荀子》:臣道篇 第十三
【原文】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复①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矣;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②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注释】
① 复:另作“覆”。
② 曹触龙:商朝纣王的将领。
【翻译】
有最大忠诚的人,有次等忠诚的人,有下等忠诚的人,有国家的盗贼。用道来覆盖君主而教化他,就是最大忠诚。用德行调教君主而辅助他,是次等忠诚;用正确的意见来进谏君主的错误而向君主发怒,是下等忠诚;不理会君主的荣辱,不理会国家的好坏,苟且迎合君主,用来维持俸禄,结交党羽,就是国家的盗贼。好像周公对待周成王,可说是最大忠诚;好像管仲对待齐桓公,可说是次等忠诚;好像伍子胥对待吴王夫差,可说是下等忠诚;好像曹触龙对待商纣,可说是国家的盗贼了。
【解读】
荀子说臣子有大忠、次忠、下忠和国贼。最好是君主是圣贤,或引导君主向圣贤,不用等君主有错误才反对。当积习已成,要改便很困难。所以到君主有错误时才进谏,已是下等了。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