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代为监
【原文】
人臣引古规戒,当近取前代,则事势相接,言之者有证,听之者足以监。《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2)。”《周书》曰:“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3)。”又曰:“我不可不监于有殷(4)。”又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5)。”周公作《无逸》(6),称殷三宗(7)。汉祖命群臣言吾所以有天下,项氏所以失天下(8),命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9)。张释之为文帝言秦、汉之间事(10),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贾山借秦为喻(11)。贾谊请人主引殷、周、秦事而观之(12)。魏郑公上书于太宗,云:“方隋之未乱,自谓必无乱;方隋之未亡,自谓必无亡。臣愿当今动静以隋为监(13)。”马周云(14):“炀帝笑齐、魏之失国(15),今之视炀帝,亦犹炀帝之视齐、魏也。”张玄素谏太宗治洛阳宫(16),曰:“乾阳毕功,隋人解体。恐陛下之过,甚于炀帝。若此役不息,同归于乱耳(17)。”考《诗》《书》所载及汉、唐诸名臣之论,有国者之龟镜也(18),议论之臣宜以为法。
【注释】
(1)监:通“鉴”,镜鉴。
(2)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语出《诗经·大雅·荡》。意思是:商朝的历史镜鉴并不远,就是在不久之前覆亡的夏朝。
(3)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语出《尚书·周书·酒诰》。
(4)我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周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5)“有殷受天命”几句:语出《尚书·周书·召诰》。
(6)《无逸》:《尚书·周书》篇名。是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耽于享乐的言辞。
(7)称殷三宗:在《无逸》篇里,周公称赞殷商中宗、高宗、帝甲,以其为国君之典范。
(8)汉祖命群臣言吾所以有天下,项氏所以失天下:见《史记·高祖本纪》。
(9)命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见《史记·陆贾列传》。陆贾,楚人,随刘邦定天下,有辩才,两度出使南越,授太中大夫,吕后时劝丞相陈平深结太尉周勃,合谋诛诸吕,立汉文帝。
(10)张释之为文帝言秦、汉之间事:见《史记·张释之列传》。
(11)贾山借秦为喻:见《汉书·贾山列传》。
(12)贾谊请人主引殷、周、秦事而观之:见贾谊《治安策》。
(13)“方隋之未乱”几句:语出魏徵《论时政疏》。
(14)马周(601—648):清河茌平(今山东聊城茌平区)人。唐初名相。
(15)齐:指北齐。存国仅二十八年。魏:指西魏。存国仅二十二年。隋统一至炀帝亡仅二十九年。《旧唐书·马周传》:“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皆不知其身之失。是以殷纣笑夏桀之亡,而幽、厉亦笑殷纣之灭;隋炀帝大业之初又笑齐、魏之失国。今之视炀帝,亦犹炀帝之视齐、魏也。”
(16)张玄素(?—664):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由隋入唐,官至银青光禄大夫。
(17)“乾阳毕功”几句:语出张玄素《谏修洛阳乾阳殿书》。乾阳,隋朝洛阳宫殿名。
(18)龟镜: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故用以比喻榜样或教训。
【翻译】
大臣引述古代事例规诫君主,应当选取较近的前代史实,这样史事与当下前后相续,说的人言之有据,听的人足以引之为戒。《诗经》说:“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尚书·周书》说:“现在殷商已经丧失了上帝降给他的大命,我哪里敢不根据殷商灭亡的史实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呢。”又说:“我们不能不以殷为鉴戒。”又说:“殷接受上天的大命,能够经历长久。……因为他们不敬重德行,才早早地丧失了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大命。”周公作《无逸》篇,称赞殷朝的三位君主。汉高祖命群臣谈谈自己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天下,命陆贾写文章论述秦朝灭亡的原因。张释之为汉文帝讲解秦、汉之际的历史,解释秦朝为什么灭亡,汉朝为什么兴起。贾山也借秦朝来讲道理。贾谊建议皇帝了解商、周、秦几代历史。魏郑公上书给唐太宗,说:“当隋朝尚未动荡时,自认为必定不会动荡;当隋朝尚未灭亡时,自认为必定不会灭亡。臣希望当今施政要以隋为鉴。”马周说:“隋炀帝嘲笑齐、魏亡国,今天来看炀帝,也如同炀帝看待齐、魏一样。”张玄素谏阻唐太宗修洛阳宫,说:“乾阳宫修成,隋朝瓦解。我担心陛下的过失,比炀帝更严重。倘若这项工程不停下,将会像隋朝一样陷入动荡。”仔细研究《诗经》《尚书》的记载以及汉、唐各位名臣的言论,这是治国者的镜鉴,谏诤之臣应以此为榜样。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