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彝器

【原文】
 
三代彝器其存至今者(2),人皆宝为奇玩。然自春秋以来,固重之矣。经传所记(3),取郜大鼎于宋(4),鲁以吴寿梦之鼎贿荀偃(5),晋赐子产莒之二方鼎(6),齐赂晋以纪甗、玉磬(7),徐赂齐以甲父之鼎(8),郑赂晋以襄钟(9),卫欲以文之舒鼎、定之鞶鉴纳鲁侯(10),乐毅为燕破齐(11),祭器设于宁台(12),大吕陈于元英(13),故鼎反乎磨室是已(14)。
 
【注释】
 
(1)彝器: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如钟、鼎、尊、俎、豆等的总称。
 
(2)三代:夏、商、周。
 
(3)经:这里指儒家经典《春秋》。传(zhuàn):解说经义的文字,这里指《左传》。
 
(4)郜(gào):诸侯国名。为周文王庶子之封国,都城在今山东成武东南,后被宋所灭。郜大鼎原是周天子赐给郜国的铜鼎,被宋国所掠。鲁桓公自宋国取郜大鼎,置之太庙,事见《左传·桓公二年》。
 
(5)寿梦(?—前561):姬姓,名乘,字寿梦,春秋吴国国君。寿梦鼎原是吴王寿梦献于鲁国的铜鼎。荀偃:春秋时晋国卿大夫。吴会盟诸侯伐鲁,鲁贿赂晋侯及其六卿,以寿梦鼎献于晋卿荀偃,事见《左传·襄公十九年》。
 
(6)子产(?—前522):又称公孙侨、国侨、东里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穆公之孙。时晋、楚争霸,郑国处于两强之间,得子产周旋其间,国家无事。莒(jǔ):春秋时期诸侯国,为楚所灭,其地在今山东莒县。方鼎:两耳四足方形之鼎。二方鼎原是莒国献给晋国的,晋侯以此二鼎赐给郑国执政子产,事见《左传·昭公七年》。
 
(7)纪:诸侯国名。春秋时为齐所灭,其地在今山东寿光。甗(yǎn):青铜或陶制的双层炊器,上可蒸,下可煮。纪甗、玉磬,本是齐灭纪国时所得,齐、晋鞍之战时,齐军败,以此贿赂晋军。事见《左传·成公二年》。
 
(8)徐:诸侯国名。灭于吴,故地在今安徽泗县。甲父:古国名。故地在今山东金乡。齐侯伐徐,徐人被迫讲和,以甲父鼎贿赂齐侯,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
 
(9)襄钟:郑襄公宗庙里的钟。钟,酒器。晋会诸侯伐郑,郑国以此钟贿晋,事见《左传·成公十年》。
 
(10)文:指卫文公(?—前635),卫戴公之弟。定:指卫定公。鞶(pán)鉴:用铜镜作装饰的革带。鲁昭公流亡在外,卫国曾表示愿以舒鼎和鞶鉴为抵押,使鲁昭公归国,见《左传·定公六年》。
 
(11)乐毅为燕破齐:事在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
 
(12)宁台:燕台。在今北京西。
 
(13)大吕:齐国大钟名。元英:燕国宫殿名。
 
(14)故鼎:昔日齐伐燕,得燕鼎,今返归燕,所以称“故鼎”。反:后多作“返”。磨室:为“磿(lì)室”之形误。燕国宫殿名。见《史记·乐毅列传》。
 
【翻译】
 
夏、商、周三代彝器保存至今的,人们都视为珍宝古玩。不过自春秋以来,本就很看重了。《春秋》《左传》记载,鲁桓公自宋国取郜大鼎,鲁国拿吴国寿梦鼎送给荀偃,晋国赐给子产两个莒国方鼎,齐国拿纪甗、玉磬送给晋国,徐国把甲父鼎送给齐国,郑国把襄钟送给晋国,卫国要把卫文公的舒鼎、卫定公的鞶鉴送给鲁侯,乐毅替燕国打败齐国,把齐国祭器摆放在宁台,齐国大钟陈列于元英殿,把故鼎送回磿室宫,这些都是例证。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