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扬州之盛

【原文】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1),尽斡利权(2),判官多至数十人(3),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4),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杜牧之有“春风十里珠帘”之句(5)。张祜诗云(6):“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7)。”王建诗云(8):“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9)。”徐凝诗云(10):“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11)。”其盛可知矣。自毕师铎、孙儒之乱(12),荡为丘墟。杨行密复葺之(13),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14)。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注释】
 
(1)盐铁转运使:唐乾元元年(758)始置盐铁使,随后又以盐铁使兼漕运,掌食盐专卖,兼管银铜铁锡采冶,多派朝臣担任,亦有淮南节度使(治扬州)兼领。盐铁使常兼诸道转运使,故称盐铁转运使。
 
(2)斡(guǎn):掌管。
 
(3)判官:这里指盐铁转运使的僚佐属官。
 
(4)益:成都。当时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所。
 
(5)杜牧之:即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大诗人。其《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6)张祜:清河(今属河北)人。晚唐诗人。引诗出自《纵游淮南》。
 
(7)禅智:寺名。一名竹西寺,在扬州城东。山光:寺名。在扬州东南。
 
(8)王建:颍川(今河南中南部)人。中唐诗人。引诗出自《夜看扬州市》。
 
(9)笙: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至十七根长短参差的竹管制成。
 
(10)徐凝: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中唐诗人。受知于白居易、元稹。引诗出自《忆扬州》。
 
(11)无赖:闲愁闲恨,无可如何。
 
(12)毕师铎(?—888):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人。晚唐时人,本为黄巢部下,后降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三年(887)杀高骈,投奔孙儒,次年被杀。孙儒(?—892):蔡州(今河南新蔡)人。唐末军阀,横行江淮,与杨行密交战,焚扬州城,驱丁壮及妇女渡江,杀老弱以充食。后兵败身死。
 
(13)杨行密(852—905):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唐末江淮割据军阀,天复二年(902)进封吴王。
 
(14)毁于显德:后周世宗显德年间,多次讨伐南唐,扬州为双方争夺之所,显德四年(957),南唐尽焚扬州官府民居,驱民众渡江南迁。
 
【翻译】
 
唐代盐铁转运使在扬州,统管财权,判官多达几十人,商贾往来如织。所以谚语称“扬一益二”,是说天下之繁盛,扬州为第一而西蜀为其次。杜牧之有“春风十里珠帘”之句。张祜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王建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徐凝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盛况可以想知。自从毕师铎、孙儒之乱,荡为废墟。杨行密重新修葺,渐成强盛藩镇,又毁于显德年间。本朝承平一百七十年,扬州还不能赶上唐朝时的十分之一,现状真令人鼻子发酸。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