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职人转官

【原文】
 
绍兴中,王浚明以右奉直大夫直秘阁(2),乞磨勘(3),吏部拟朝议大夫(4)。时相以为既带职,则朝议、奉直为一等,遂超转中奉(5)。其后曾慥踵之(6)。绍兴末,向伯奋亦用此(7),继而续觱复然(8)。后省有言,不应蓦三级,自是但得朝议。
 
【注释】
 
(1)带职:官制用语。本职之外兼领其他职位。转官:转任与原品秩相同的其他官职,或同职而仅调换任所。
 
(2)王浚明:即王晓,字浚明,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宰相王珪孙。奉直大夫:官名。宋徽宗大观年间置,文散官,正六品。直秘阁:北宋初,在崇文院建阁,收藏三馆书籍真本及宫廷古画墨迹等,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后并归秘书省。
 
(3)磨勘:寄禄官考绩升迁的制度。由州府和百司官长勘察其政绩,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以决定其职级升降。
 
(4)朝议大夫:官名。隋置。取汉诸大夫得上奉朝议而名。
 
(5)超转:官制用语。特准一次超越数阶官阶升转。中奉:中奉大夫。文散官,正四品。
 
(6)曾慥(zào,?—1155):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博学能诗,初为尚书郎,历仓部员外郎、江西转运判官,知虔州、荆南、庐州。有《类说》《高斋漫录》《乐府雅词》等。踵(zhǒng):继,随。
 
(7)向伯奋:乐平(今属江西)人。宋高宗绍兴年间,任建州知州、户部侍郎。
 
(8)续觱(bì):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历官吏部员外郎、知荆南府、秘阁修撰。
 
【翻译】
 
绍兴年间,王浚明任右奉直大夫兼直秘阁,请求考核升转,吏部初拟授朝议大夫。当朝宰相认为既为带职转官,则朝议、奉直属于同一级别,于是超转中奉大夫。此后曾慥依例行事。绍兴末年,向伯奋也依例办理,继而续觱又如此。中书门下后省提出异议,不应连升三级,从此只能转为朝议大夫。
 
予按故事,官制未行时(1),前行郎中迁少卿(2),有出身(3),得太常;无出身,司农(4),继转光禄(5),即今奉直、朝议也。自少卿迁大卿、监(6),有出身,得光禄卿(7);无出身,历司农卿、少府监、卫尉卿(8),然后至光禄。若带职,则自少农以上径得光卿(9),不涉余级,至有超五资者。然则浚明等不为过,盖昔日职名不轻与人,故恩典亦异。又,自承务郎至奉议(10),词人但三转(11),而带职者乃与余人同作六阶不小异,乃有司之失也。
 
【注释】
 
(1)官制未行时:指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另参卷十二第14则。
 
(2)前行(xíng)郎中:吏部、兵部郎中的通称。唐宋时,尚书省六部分为前行、中行、后行三等,兵部、吏部及左右司为前行,刑部、户部为中行,工部、礼部为后行,各部属官正常注授差遣即以此为顺序。少卿:官名。大卿的副职。
 
(3)出身:任官职之前的身份以及入仕的资格或途径。宋朝科举取士分五等,一、二等称及第,三等称出身,四、五等称同出身。殿试合格者,由朝廷赐及第、出身、同出身,即成为有出身人。其他诸科或特殊人才,也可赐出身或同出身。有出身的人在注官和升转时,比无出身人(主要为荫补入仕者)受优待。
 
(4)司农:官名。汉九卿之一,主管钱粮。历代沿置。
 
(5)光禄:光禄寺,设卿、少卿、丞等官,职掌宫殿门户,帐幕器物等,后兼掌皇室膳食。
 
(6)大卿:宋代俗称中央各寺的正职长官。监:重要官署的长官。
 
(7)光禄卿:光禄寺长官。南朝梁改光禄勋为光禄卿。
 
(8)少府:官名。秦置。掌管山海池泽的税收,供皇帝享用,属于皇帝的私府。东汉时掌管宫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等。卫尉:官名。秦置,汉为九卿之一,掌宫门警卫。历代沿置。
 
(9)少农:司农少卿。光卿:光禄卿。
 
(10)承务郎:隋代始置,宋元丰改制后为从九品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秘书省校书郎、正字等。奉议:奉议郎,唐朝始置,元丰改制后为正八品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太常、秘书、殿中丞和著作郎。
 
(11)词人:指有博学宏词科出身的低级文官。
 
【翻译】
 
笔者按,旧例,元丰改制以前,前行郎中迁少卿,有出身者,为太常少卿;无出身者,为司农少卿,继转光禄少卿,即今天的奉直、朝议大夫。自少卿迁大卿和监,有出身者,为光禄卿;无出身者,经司农卿、少府监、卫尉卿,然后到光禄卿。倘是带职,则自司农少卿以上直接升至光禄卿,不经过别的职级,以至有超转五级的。如此看来王浚明等人的情况也不算过分,因为往昔官职名分不轻易除授,所以恩典也有所不同。另外,从承务郎升至奉议郎,有博学宏词科出身者只须迁转三次,而一般带职者和其他人一样都须六级迁转而无任何差别,这是有关部门的失误。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