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沙门

【原文】
 
《宝积经》说僧之无行者曰(1):“譬如麦田,中生稗麦(2),其形似麦,不可分别。尔时田夫,作如是念,谓此稗麦,尽是好麦,后见穟生(3),尔乃知非。如是沙门(4),在于众中,似是持戒(5),有德行者(6)。施主见时(7),谓尽是沙门,而彼痴人(8),实非沙门,是名稗沙门。”此喻甚佳,而文士鲜曾引用,聊志于此。
 
【注释】
 
(1)《宝积经》:即《大宝积经》。其下引文见该书卷一一三《宝梁聚会第四十四·旃陀罗品第三》。
 
(2)稗(bài)麦:形如水稻的禾间杂草。袁诹《说“稗麦”》(《咬文嚼字》2001年第7期)认为“稗麦”所指为燕麦,“《宝积经》中斥之为稗麦,则犹言其为麦之赝品,稗在这里已具有形容词的特点”。
 
(3)穟(suì):同“穗”。
 
(4)沙门:梵语音译。出家的佛教徒。
 
(5)持戒:严守戒律。戒,佛教必须遵守的各种防非止恶的规则。
 
(6)德行:所成之善为德,能成之道为行。
 
(7)施主:供养财物、饮食给寺院或出家人的俗家信徒。
 
(8)痴人:愚痴之人。
 
【翻译】
 
《宝积经》里面讲那些没有德行的僧人说:“好比麦田,里面长了稗麦,形状像麦,难以分别。那时农夫,会这样想,说这些稗麦,都是好麦,后来麦穗长出来,才知道不是。好像这类僧人,在大众之中,好像是严守戒律,是有德行的。施主见到这类人,认为都是僧人,但他是愚痴之人,实非僧人,而是称作稗沙门。”这一比喻甚好,而文士很少引用,姑且记录在此。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