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周公云:“槚,苦荼。”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
本段为《茶经》:一之源
【原文】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①,三曰蔎②,四曰茗③,五曰荈④。(周公⑤云:“槚,苦荼。”扬执戟⑥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农⑦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
【注释】
①槚:茶树的古称。《尔雅》“释木”篇有“槚,苦荼”的说法。
②蔎:草香。《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怀椒聊之蔎蔎兮。”王逸注:“蔎,香貌。”又用于茶的别称。
③茗:古文献记载,茗字作为茶的称谓,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它也是茶的重要别名之一。
④荈:此谓出现在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西晋之后成为茶的重要名称,现在这种称谓基本消失。
⑤周公:《尔雅》曾以周公为作者,故有此说。
⑥扬执戟:《方言》作者为西汉扬雄,与司马相如齐名,曾担任黄门郎的职务。汉朝时郎官要执戟护卫宫廷,因此后世称其为扬执戟。
⑦郭弘农:《尔雅注》作者为东晋郭璞,字景纯,死后追谥弘农太守,故后世也称其为郭弘农。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曾经为《尔雅》《楚辞》《山海经》《方言》等多部古代典籍作注。
【翻译】
茶的名称很多,一为茶,二为槚,三为蔎,四为茗,五为荈。(周公曾说:“槚,指的是苦荼。”西汉的扬雄说:“四川西南部的人们把茶叫作‘蔎’。”东晋的郭璞说:“早采摘的叫茶,晚采摘的叫茗,有的也叫荈。”)
【延伸阅读】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名者,实之宾也”,可见名字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本就美好的事物,更需要有好名字以体现其本质。茶作为中国国饮,从古至今拥有的品类、品名,可以说繁杂缭乱。然而,深究细究下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地名加上茶本身的植物学名称。看此类茶名,就可明了它的产地与种类,比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
第二类,用地名加上茶叶的外形特点。比如,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
第三类,地名加上很有意境的名称。比如,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南京花雨、舒城兰花。
第四类,用和茶相关的典故或传说。比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
其余的可以统归第五类,有些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比如佛手、普陀佛茶、金佛;有些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比如太平猴魁;有些按采茶的时节命名,比如谷雨春、不知春。
总之,这些茶名或优雅醇厚,或清雅俏丽,或蕴含世俗风味,或充满宗教色彩,却无不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名家杂论】
茶的别名,从古至今,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茗”。古代的文人书画作品中,以“茗”代“茶”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此字的风雅韵味。以茶的品性来命名的,也有很多,比方苦口师、冷面草、余甘氏、森伯、离乡草、不夜侯、涤烦子。
绝大多数茶名都美好而优雅。唐宋时期,团饼茶比较流行,人们就称呼茶为月团、金饼。人们对茶的品性极其推崇喜爱,称呼茶为嘉木、清人树、瑞草魁、凌霄芽、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还专门为茶创作了一首“宝塔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此诗描摹茶之形状,茶之内蕴,可谓奇绝。不过茶并不总是被人称赞。除了《世说新语》中的蔑称“水厄”,茶还有另一个不雅的贬称“酪奴”。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官吏叫王肃,因为与齐武帝有过节,便投奔了北魏。当时北魏人民喜欢吃奶酪,王肃是南方人,按南方的习惯,平时只喜欢鱼羹和茶汤。有一次,王肃大吃羊肉、奶酪,人们很奇怪,就问王肃:“奶酪和茶汤相比,哪个更美味?”王肃回答说,茶是饮食里面最低等的,给奶酪做奴仆尚可。
王肃是否口是心非,暂且不论,不过无论少数人怎样贬低茶,后世爱茶之人还是越来越多,茗饮之风从南至北也越来越盛行。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