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是取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来四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地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是事物的本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具体地说:(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注意,超脱生死并非等于是轻生,佛教是看重生命的)。(4)道谛便是通往涅槃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只有认识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才能让人行善并以自身个体的德性度人,并真正关心世间万物,以自身的身体力行,通过“道谛”的“戒、定、慧”达到超脱生死,解除苦难烦恼。而这种力行过程中,佛教还注意到“悲”,所谓大慈大悲大概相当于儒家的“仁”,总的说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