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和龙虎山

张天师就是东汉时代五斗米或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陵。他在西南巴蜀汉中(今四川及陕西南部)地区创建民间道教组织。《三国志》等史书中记载,说他在汉顺帝时,客居于蜀郡,学道鹤鸣山中,造符书,惑百姓,接受其道之人出五斗米作为学费,故称为“米贼”。张陵死后,其子张衡传其业,张衡死,张鲁又传祖业,而道教上记载,张陵,字辅汉,早年为太学书生,博通儒经,后因感儒经无益于年命,就改学长生之术。他听说蜀民纯厚,易于教化,蜀地名山甚多,于是入蜀鹤鸣山,著道书二十四篇。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20公里的贵溪县境内,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最初修道炼丹的地方,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山之得名,一说两峰对峙,状若龙虎;一说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景色秀丽,风光奇特,素有“形似武夷,神似桂林”之称,为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据道书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以后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龙虎山较早的道教庙宇是唐会昌(841~846)中所建的真仙观。至宋代,张道陵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宋代龙虎山拥有大批道教宫观,著名的有上清宫、正一观等。至元代,张道陵后嗣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明代前中期,龙虎山道教续有发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除熟谙家传符箓教外,亦精通内丹术,且较熟悉儒家经籍,为当时的著名高道。明中叶以后,特别是清代朝廷对张道陵后嗣的待遇多加贬抑,龙虎山道教渐趋衰落。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