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与考古文化

“龙骨”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它并非是真正的“龙”的骨头,而是古代哺乳动物如熊猫、象、犀牛、獾、猩猩、豪猪、鹿、牛的骨骼化石。

中医将龙骨列为药品,始于《神农本草经》,其功能是治咳喘、气逆、泻痢、便血、腹胀结块、惊痫癫疾、妇科病等。各代名医如张仲景、葛洪、孙思邈等均常用此药,后来它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所有科系都涉及。但这些老中医们万万没有料到他们广用龙骨的可怕后果,从他们手上不知毁掉了多少珍贵的动物化石,他们的药罐里差点煮光了两门重要的考古文化。直到19世纪中叶,一些外国传教士、学者来华,发现这里竟然把珍贵的化石当药吃掉,于是他们盯上了中药房里的龙骨、龙齿,或为牟取暴利,或为科研,弄走了不少标本,运往英、法、德、俄,并宣称从这些化石中发现了6个新物种。与此同时,另一项抢救工作是由中国人自己完成的。

清光绪初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剃头匠李成发现河边的甲骨能止血治疮,由于中国的剃头匠一般都略晓医理,他就四处收集,卖给药铺。1899年清廷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疟疾,医生的处方中有龙骨,他无意中发现龙骨上有象形文字,与自己埋头钻研的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字形十分相似,遂将药铺的龙骨全部收购,后经多人多年研究确定,小屯村出土的是商代卜骨,上书甲骨文。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