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含传染病)
目前狭义的中医内科只包括时病及杂病两大部分,前者包括伤寒和温病,其中大部分是传染病;后者指与脏腑经络相关的各类病证,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内科。
先秦时期是中医内科的萌芽阶段,那时对内科病症的认识多是零星记载,周朝的“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标志着内科学的形成。中国第一部中医内科学专著当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此书后经王叔和编次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是时病的经典著作,以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证病因、病机、诊治、预后都做了规范化的论述和总结,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治疗时病的准则。魏晋时疫疠流行,医家已察觉到“温病”不同于伤寒,经过唐宋金元的酝酿和经验积累,终于在明清时形成了独立的温病学派,他们明确提出温病可经口鼻、接触传染,阐述了传变方式,探索出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来表示温邪深浅部位与阶段,并据此创造出新的治法、方剂,对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发挥了巨大作用,并沿用至今。
虽早在《黄帝内经》、马王堆汉墓出土医方和甘肃武威汉代医简中均有杂病内容,可惜太简要。而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则系统得多,作为杂病最早的专著,该书基本以脏腑辨证为纲,为后世治疗杂病奠定了基础。那时已掌握了急救自缢者的人工呼吸法,对许多常见五脏六腑疾病按虚实论证治病。葛洪曾收录了颇多对内科急症治疗行之有效的方剂,为后人树立了简便廉验的治法典范。隋唐时期对杂病的病因、病理有较系统的总结,并有这方面的专著《诸病源候论》问世。宋金元是杂病发展的辉煌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名医辈出,著名的如金元四大家。这使明清时内科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又产生了温补派、血瘀论派等,还创立了各种专门学说,他们在治疗杂病方面各有建树。
新中国成立后,除对内科古籍的继承、注释、整理和研究外,临床治疗向各专业领域深入,早些年侧重防治急性传染病、抢救急症(心肝肾衰竭、休克、出血),近些年重点是防治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及糖尿病、溃疡病、肺结核等;并积极研讨中医治疗艾滋病、戒毒、减肥的功效,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