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巨著,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几乎妇孺皆知。为医者无不研读这部巨著。就连远在英国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也把《本草纲目》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加以推崇。可见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的影响确实巨大。
李时珍大约从1552年开始重新修订“本草”。他经过阅读大量医学文献,多方面从事调查访问、采集和炼制药物,结合行医进行试验,然后分析研究,编写草稿,反复修改。从壮年至晚年,以近30年的时间,终于在1578年编写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中国医药学史上的皇皇巨著。1594年,即李时珍死后一年,这部杰出的医药学家呕心沥血之作才得以印行。
《本草纲目》共52卷,记载了1892种药物。全书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和人体附着物等16个部分,每一部又分为若干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陉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和杂草等11类;禽部分为水禽、原禽、林禽和山禽4类。该书在药物分类上强调“析族、区类、振纲、分目”,按照“从微至巨”、“从贱到贵”的原则进行分类,体现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论观点。书中还把那些在封建社会中长期被认为至高无上的动物如龙、凤等,列入相应低一级的类别。这种按照动物机体复杂性区别“贵贱”的做法,符合进化论观点,在当时是相当大胆的。
全书的16个部共包括了60类,各类之下再分别列出所属药物名称,对每种药物又从8个方面加以解说。“释名”解释了各种药物的名称来由,必要时还列出了该药物别名。如夏枯草之名得自它“夏至后即枯”,根据其颜色又名铁色草;“集解”说明了药物出产地带、形态和采取方法;“修治”讲解了药物加工炮制方法;“气味”主要讲本草的甘苦咸酸涩、寒温凉平、有毒无毒等特性,如甘草甘平无毒,桔梗辛微温有小毒等;“主治”列举了药物治疗的主要病症,如五味子可治泻痢,生津止渴等;“发明”汇录了李时珍和历代医家的药物研究心得体会;“正误”主要是纠正过去本草书中的一些讹误;“附方”则专门收录以该种药物为主的经验药方。
《本草纲目》共收载历代经验药方11095个,其中8160个是李时珍亲手搜集的,实用价值很高。以上8项中每项每种药物名下不一定项项俱全,均根据药物实际情况而定。全书以16部为纲,60类为目,而就每一种药物来看,则以这种药的名称为纲,以其他八项解说为目。李时珍认为,前人包括许多权威学者的许多错误,完全是由于对所收载的品种缺乏调查。《本草纲目》最主要的贡献是纠正了历代“本草”相沿的许多讹误,研究和补充300多种药物,汇集当时民间流传的有效药方8000多个,绘制1000多幅药物图,系统整理和总结了当时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该书把全部收录的药物清楚地分为16个部分,纠正了过去“本草”书中“玉、石、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的情形,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瑞典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内,到1741年才提出类似的分类法,比李时珍晚了100多年。《本草纲目》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天文和气象等方面均有较广泛的论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比如,《本草纲目》收载了100多种矿物药材,对矿床分布,对药用矿物性形、颜色、成分和真伪鉴别方面都有相当记载,指出金子纯度因不同颜色有所差别,“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只有十成的纯金才是赤色的。李时珍还在书中记载了黑辰砂含汞较多,这一发现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本草纲目》刊行后在国内外均引起普遍重视。生前并没有什么地位的李时珍由于这部巨著而被人们尊为医圣。甚至受他的影响,明清两代研究“本草”的风气浓厚起来,涌现出不少有名著作。《本草纲目》于1606年传入日本,1647年被波兰人译为拉丁文,此后又先后被译为法、德、英、俄等国文字,成为我国外文译本最多的医学著作。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初期,它的传出对当时欧洲大陆的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和化学等都起了一定影响,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较高地位。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