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原来是“双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双簧产生的历史并不长,其得名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清朝中后期有一位自弹自唱的艺人黄甫臣,技艺高超,连慈禧太后都听说了他的名声,请他到宫里去弹唱。但当时黄甫臣已经七十多岁了,喉咙沙哑,不能再唱,可是如果不去却是违旨不遵的大罪。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带上同样擅长演唱的儿子一起入宫。表演时,他在前面做出各种弹唱的动作,他儿子则躲在后面演唱,表演效果如出一人。后来慈禧太后知道了真相,反而相当高兴,称黄甫臣父子为“双黄”。这就是它得名的由来,后来为了和京剧二黄相区别,把“双黄”改成了“双簧”。
 
双簧表演如果和相声融合在一起,往往会产生一种特别幽默的效果,尤其是在动作表演者(称为“前脸儿”)和说唱者(称为“后背”或“后身”)发生错位时,更有喜剧效果。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