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因以道作为其最高信仰而得名。道教主要由古代道家思想、神仙方术、民间巫术活动发展而来,内容杂而多端。但由于道教深植于民间,因此道教一向被认为是了解中国民众文化的关键。道教对音乐的影响主要在审美方面。老子的“大音希声”和“淡兮其无味”以及庄子的“得意而忘言”使得中国音乐向着淡远的方向发展。
 
早期有关道教音乐的资料很少。北魏的《华夏颂》和《步虚声》是较早的道教名曲。道教音乐的黄金时期是在唐朝。当时唐朝皇帝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因此道教被尊为国教,朝野上下广为盛行。在这样的大好背景下,道教音乐飞速发展。尤其在唐玄宗时代,皇帝不但大力提倡制作道曲,自己还亲自参与创作。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唐玄宗改编的一首带有道教意味的法曲。北宋也是一个尊崇道教的朝代,宋徽宗支持编著了道教音乐谱集《玉音法事》,其中共记录从唐代传至宋代的道曲谱50首,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一本道教音乐的声乐曲谱集。明代也出现了一部道乐曲集《大明御制玄教乐章》,收录了14首道曲。同时明代道教音乐大力吸收民间音乐新制道曲。清朝和近代的道教音乐则由于道教的衰微而转为向民间发展,音乐的表现更为丰富。
 
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为人祛病等法事活动中,道士往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边跳边唱,因此道教音乐多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形式。另一方面,道教音乐还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因此风格又有清丽雅致、超尘脱俗的一面。 
 
道教音乐主要有独唱、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乐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用于演唱经文的声乐形式是道教音乐的主要部分,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器乐则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等场面,乐器以钟、磬和鼓等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著名的道教名曲有《步虚》、《太极韵》、《香赞》等。
 
《步虚》最早见于南朝的《异苑》,为道教晚课中所唱的第一首经韵,历来传唱不衰。《步虚》歌咏的是道教仙境玉京山虚无缥缈的景象,具有神秘的仙界氛围。唐代《步虚》由于唐玄宗的大力倡导,成为风靡一时的道教名曲。
 
《太极韵》是北京著名道观白云观进行早课科仪时的序曲。所谓太极,是道教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太极本于无极,可以包孕万物。我们常见的圆形太极图由黑色鱼形部分和白色鱼形部分组成,黑白代表阴阳。因此《太极韵》的音乐悠缓深远,造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使人在音乐中感受到宇宙的伟大。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