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学的美学特征
中国戏曲文学的美学特征是由中国戏曲文学的特点决定的。中国戏曲文学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突变的艺术风格,中国戏曲文学在情节构造上有着与传统叙事文学非常相似的特点,有点像史诗、小说等叙事文学,是一种渐变的艺术。它的渐变性主要体现在:按照时空顺序自由转换,舒起(引子、定场诗)缓收(压轴戏、送客戏、题目正名);不是正面集中地展开戏剧冲突,而是分头交代矛盾各方面的行动,将冲突散化为一些焦点(形成“关目”),使悲与喜、苦与乐相互交错,相辅相成,穿插出戏,在充分蓄势以后才导致高潮;高潮过后不急于“收煞”,使情节结构呈现出舒缓绵长,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正是这渐变特点使中国戏曲文学具备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传奇性。中国戏曲的叙事性结构,给剧作家们大量的时间、空间去进行自由的创作,使之在保持现实主义的冷静叙述的同时,还能够大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及丰富的比喻、双关、象征等浪漫主义手法,从而使中国戏曲富于传奇色彩,追求事件情节的新奇感。
抒情性。重抒情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点,中国戏曲叙事结构松散绵长,加以以歌唱为主的表现手段,使表演者得以在其中夹杂大段优美动听的抒情唱段,把角色的感情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古典戏曲在追求“新奇”的同时,又尤具“情真”。
意境美。中国古典戏曲表现“情真”时,多以诗词入曲,借用诗歌借景抒情的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使曲词在表演中完成叙事功能的同时又呈现出强烈的意境美。王国维在《元代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评价道:“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曲文)。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通过富于动作性的戏剧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是戏剧文学共有的艺术规律,不同的是,中国戏曲还接受了诗歌处理情景关系的方法,以诗词入曲,重抒情写意,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映衬出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鲜明的对比性。戏曲家们在处理各情节段落的关系时,大都按照对比的方法来组织情节,使悲与欢、苦与乐、离与合交杂相错,互相搭配,相反相成。也正是在这种鲜明对照中,情节得以推动,人物性格和命运得以凸显。如《琵琶记》总是将蔡伯喈和赵五娘对比来敷衍情节;《长生殿》中也是乐中藏悲,悲乐互衬的;《西厢记》里红娘与崔莺莺、与老夫人的强烈对比;《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春香;《窦娥冤》窦娥与蔡婆婆等也有同样的效果。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