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艺术家
成兆才是评剧的第一个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上百出戏,他创作的《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马寡妇开店》、《占花魁》等作品,影响广泛,一直流传至今。
评剧的第一代女演员是李金顺。李金顺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女演员,演出过《王少安赶船》、《爱国娇》(现代戏)等。她不但在音乐和表演等方面都做了改进和发展,对评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表演也是颇受欢迎的,甚至于一些东北群众还把她演出的评剧称为“奉天落子”。在李金顺的影响和带动下,当时还出现了喜彩春、喜形蓬、筱桂花、芙蓉花、筱麻红、金灵芝等著名演员。
评剧的第二代女演员当以白玉霜为首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白玉霜等评剧艺人将评剧带到了上海。白玉霜的表演,不但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还赢得戏剧家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人的认可、支持和帮助。这些优秀的戏剧家纷纷为白玉霜量身创作剧本,如洪深的《阎婆惜》、欧阳予倩的《武松与潘金莲》等。他们还帮助白玉霜摄制了第一部评剧电影《海棠红》。
与白玉霜同时期的优秀女演员还有喜彩莲、芙蓉花、宋宝霞、钰灵芝、刘翠霞和爱莲君等人,她们的表演在上海、天津等地也都颇受欢迎。
评剧男腔在倪俊生等人创造后却没有什么进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贺飞、魏荣元等人合作创制了评剧“老生腔”和“花脸腔”,才出现了一批擅长老生、花脸的著名男演员,比如马泰、魏荣元、张德福、席宝昆、赵连喜、陈少舫等。
著名的评剧白派由白玉霜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其养女小白玉霜。评剧表演艺术家、白派的继承和发展者小白玉霜生于1922年,卒于1967年,原名李再雯,祖籍山东,自小被卖给著名评剧演员白玉霜作养女。由彩旦李文质为她启蒙,后随白玉霜演出,16岁挂出“小白玉霜”的头牌。1942年起,她先后组班阳秋社、玉海社、再雯社,1953年加入中国评剧院。小白玉霜音色纯正,音域宽广,行腔柔润平稳,深沉流畅,形成了韵味醇厚、朴素大方的演唱特色,无论是演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安排,她都能从刻画人物出发,细腻而真切地表达人物感情,树立好人物的音乐形象。小白玉霜的代表剧目有《朱痕记》、《闹严府》、《杜十娘》、《秦香莲》、《桃花庵》、《小借年》、《劝爱宝》、《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珍珠衫》和现代戏《兄妹开荒》、《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苦菜花》、《金沙江畔》、《李双双》等。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新凤霞7岁学京剧,13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新凤霞的代表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