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的“胡旋舞”是什么样的吗?
胡旋舞,即踏球游戏,是唐代一种女子游戏。
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云:“今乐人又有踏球之戏,做彩画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蹑球,宛转而行,萦回来去,无不如意。”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宋王谠《唐语林》等也有关于踏球的记述。不过,唐代女子踏球游戏的形态,唐人王邕《内人踏球赋》描绘得最为详尽:“球以行于道,嫔以立于身”、“虽进退而有据”,球循着事先铺设的道进退,不是任意滚动的。进行踏球表演的宫女们“下则雷风之宛转”、“上则神仙之结束”,大球滚动如风行雷鸣,可见其踏球技艺颇高。
那么,踏球之戏源于何?
据段安节《俳优》载:“有夷部乐,即有扶南、高丽、高昌、骠国、龟兹、康国、疏勒,西凉、安国……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圆球子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于球子上,其妙如此也。”其中,“骨鹿”点出球的滚动声音,而“胡旋”一语双关,既道出旋转之舞态,又指明来自何方。
因此,踏球又被称为“胡旋舞”。踏球在当时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游戏,不过到后来逐渐杂技化了,杂技“踩大球”大概就来源于古代这种踏球游戏。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