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体裁: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不是后来所说的小说,是指一些不合大道的琐屑之谈,但已具有不登大雅之堂的意思,这与古代对小说的看法已是接近的。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汉书》著录小说家书15种,1380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见于著录的小说作品。这些书多已散佚,只有《青史子》残存几条遗文。
中国小说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其次就是寓言故事和历史传记。神话传说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等书,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都是其中著名的故事。这些故事以神为中心,虽有现实依据,但往往附有神秘的色彩,久而久之,成为中国志怪小说的源头。寓言故事多出自先秦诸子散文,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这些书中的寓言如揠苗助长、齐人乞墦、许由敝屣功名、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都具有鲜明的人物(或拟人化)性格和比较曲折的故事情节,颇有小说意味。历史传记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都有众多的人物、众多的故事,为小说提供了素材和创作技法。唐代小说传奇多似人物传记,《三国志演义》书名标出为史传演义,表明了历史传记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源头。
汉代小说几无存世,存世的多为后人伪托,倒是两部历史散文《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描写人物相当细致,情节曲折,很有小说意味。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开始繁盛起来,写作小说成为一时风气,三国魏邯郸淳的《笑林》,两晋张华的《博物志》,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世说新语》,梁沈约的《俗说》,梁殷芸的《小说》,共约50种,可谓盛况空前。这一时期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描述妖魔鬼怪、神仙方术、佛法灵异、奇方异物,目前保存下来的完整的与不完整的尚有30余种,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像《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斩蛇》、《嫦娥奔月》、《董永》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其结构的完整、情节的变化、描写的生动、人物的鲜活,确已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标志着当时志怪小说的最佳水平。志怪小说为后世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唐传奇《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明代戏曲《牡丹亭》都源于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同时也开辟了后代的谈狐说鬼派,宋代洪迈的《夷坚志》、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皆源于此。志人小说的兴起与士族文人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这类小说基本按传闻原样记录,粗陈故事大概,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代表这类小说的典范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内容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研究魏晋风流名士的极好史料。书里3卷36门中,上卷4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对风流名士的褒扬。如: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寥寥数语,人物气节、风度已宛然纸上。又如: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编撰者客观地将这些言谈举止辑录下来,语言简约含蓄,透出灵性和幽默。明代胡应璘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影响既深目广,模仿它的小说不断,而且许多戏曲、小说皆取材于此。
唐代社会稳定繁荣,国家强大,经济发达,友朋相聚,“昼宴夜话,各征其异说”,“会于传舍,宵话征异,各尽见闻”,最后整理成篇,是为传奇。传奇为文人有意为之,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初唐时期,传奇作品少,尚显不成熟。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艺术成就较高,后者还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文中韵散相间,华丽中见俚俗,颇有传奇成熟时期的体貌。中唐时期是传奇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所存完整作品有近40种,行文吸收诗、文、赋的特点,题材多出自现实生活,涉及政治、历史、侠义、神仙、爱情等诸多方面,尤以爱情小说成就最突出。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代表了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水平。晚唐时期国家大乱,藩镇割据,游侠之风盛行,涌现出一批描写侠义之士除暴安良的传奇作品,如袁郊的《红线传》,裴铏的《聂隐娘》、《昆仑奴》,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它们对后世武侠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成为戏曲中常见的素材。唐代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叙事简洁明快,人物生动传神,宋人洪迈称:“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唐传奇之后,宋元话本小说日益繁盛。话本小说来源于“说话”。“说话”的本义是口头相传的故事。这种口传故事的传统可以上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从上世纪初发现的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资料看,唐代已出现作为说话人演讲用的底本的话本,如《韩擒虎话本》、《叶净能诗》等,它们是宋元话本的先驱。宋代汴京、杭州等工商业繁荣的都市里,为了市民的娱乐,各种瓦肆伎艺应运而生。“瓦肆”也叫“瓦子”和“瓦舍”。《东京梦华录》记北宋汴京的瓦子:“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武林旧事》记南宋瓦子有23处,每处瓦子又包含若干勾栏。在这些当时的娱乐场所中,流行各种伎艺,其中以说话艺人数量最多。宋代说话有四种“家数”,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其中以小说、讲史两家最重要、影响最大。说话伎艺在元代依然流行。现存元代话本以小说和讲史两类为主。宋元话本演述古今故事、市井生活,内容世俗化,语言口语化,它的成熟与发展,对明清白话小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话本包括《京本通俗小说》的全部,《清平山堂话本》的大部和《三言》的小部分,约40篇。存世的“小说”话本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碾玉观音》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乐小舍拼生觅偶》是这类小说中成就较高的作品。存世“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由文言和白话拼凑成,已具《水浒传》的最初面貌。《全相平话五种》是元代至治年间刊行的,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评话》续和《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已含某些神奇怪异的因素,能看出《封神演义》的苗头。《三国志平话》已具《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基本倾向。《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南京刊本,叙述玄奘与白衣秀才猴行者去天竺取经的故事,已为《西游记》提供了最早的依据。
明代,章回小说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成熟,这种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最主要的体裁是明代对中国文学最宝贵的贡献。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前进历程。“四大奇书”中的前两本都由宋元话本改编创作而成,都与罗贯中有直接关系。《三国演义》的成书是有相当长的时间积累的。晋代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提供了最原始的丰富素材,隋唐两代产生“三国”节目,宋代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元代出现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和大量“三国”戏,到明初罗贯中这里,“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这部典范作品。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活动于元末明初。他传世的作品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作品。《三国演义》的主旨是以儒家的思想表达大一统的观念,在人格上注重道德,在才能上崇尚智勇,在基调上“拥刘反曹”,它将虚与实(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结合,用非凡的叙事才能进行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的性格塑造,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三国演义》的出现,使得自嘉靖以后,历史演义小说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留存至今的明清两代历史演义有一二百种。这其中以列国系统和隋唐系统中的《列国志传》、后经蔡元放润色成的《东周列国志》、《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梼杌闲评》、《辽海丹忠录》较有代表性。
《水浒传》所写的梁山故事源于史实。《宋史》及其他史料都曾提及,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后被张叔夜招降。这些史实经南宋说话人润色加工,形成众多水浒“小说”。著名的一部是《大宋宣和遗事》,这里已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元代出现大批“水浒戏”,集中刻画宋江、李逵等人,形成“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的大体说法。在这些基础上,产生了杰出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有说是施耐庵,有说是罗贯中,有说是施耐庵作,罗贯中修,又有人说两人物是伪托不存在。《水浒传》最早称《忠义水浒传》,又名《忠义传》,版本繁多,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附有精彩评语,成为清三百年最流行的本子。《水浒传》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它通过水浒梁山发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光辉形象,结构宏大,人物众多,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它标志着中国白话语体的成熟,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水浒传》盛行后,大量说唱、绘画、戏曲都把它作为题材的渊薮,《金瓶梅》即是从《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演出一支,清代又出现众多续书如《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结水浒传》、《荡寇志》,同时,它对《杨家将演义》、《忠烈传》等小说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
《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相似,都经历了长期演进的过程:唐代玄奘费时17载前往印度取回梵文经论律657部,后口述见闻,由门徒辨机辑成《大唐西域记》,后由其弟子慧立、彦悰撰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更加入夸张神化的笔调。北宋年间出现“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勾画出《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元末明初,完整的《西游记》故事问世,主要人情、情节及结构已与百回本《西游记》基本一致。在这些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西游记》最后写定。关于它的写定者,清初刊刻的《西游证道书》提出为元代道士丘处机,清代乾隆年间吴玉搢在《山阳志遗》首先提出作者是吴承恩,此后,吴承恩为作者的结论逐渐得到公认,但直到现在国内外一些学者仍不断提出质疑。吴承恩(约1500~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40岁始补岁贡生,曾任长兴县丞两年,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存世。《西游记》是吴承恩完成的神魔小说,它以取经人物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人物形象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幽默诙谐,用诡异的想象,高度的夸张,突破生死和人神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西游记》产生的短短30年间,出现近30部内容各异的神魔小说,形成神魔小说派。这派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西游记》的续本,仿作节本如《续西游记》、《西游补》、《东游记》、《西游记》(原书的删编本)、《南游记》、《北游记》。另一类是历史神仙作品,历史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有《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三遂平妖传》等,影响最大的要数《封神演义》;神仙类的主要是为佛道两教及民间神仙立传的作品,例如达摩、观世音、吕纯阳、钟馗、济颠、关帝、二十四罗汉、八仙等,结构虽松散,形象虽干瘪,但在民间影响很大。
在晚明与神魔小说并称为两大小说流派的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特点的一类小说,称为世情小说。这些世情小说或写爱情婚姻,或写家庭生活,或写广阔世间百态,或专注于官场、青楼、儒林。鲁迅称之为“最有名”的《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作者据传是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书名来源于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故事起于《水浒传》“武松杀嫂”一节,描绘西门庆与众多妻妾的生活以及西门庆死后妻妾的风流云散。这本小说有大量的性描写,通过网状的结构、世俗生动的语言、夸张活现的人物暴露晚明的悲惨世界,正如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金瓶梅》身后同样有两类代表性世情小说派:一类是续书,最早的续书是《玉娇李》(已佚失),后又有丁耀亢的《续金瓶梅》、《隔帘花影》、《三续金瓶梅》、《新金瓶梅》等,大多粗制滥造,成就不高;另一类是受其影响的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型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等,社会生活型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与明代长篇小说名作迭出相随的是短篇小说的色彩各异。短篇小说中话本小说成就斐然,由于文人的润色和改编,出现众多话本总集和专集,著名的有《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短篇小说中文言笔记小说也相当活跃,瞿佑的《剪灯新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情史》,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等都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广泛流传。15世纪,《剪灯新话》传至韩国,金时习仿作《金鳌新话》一书,成为韩国小说始祖;16世纪,越南人阮屿在《剪灯新话》的直接影响下,创作了越南第一部传奇小说《传奇漫录》;1813年,越南诗人阮攸曾将《金云翘》移植为同名的诗体小说,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
清代初年,白话小说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势头,由于作者身份境遇和创作目的不同,大体分为这样几种:明代小说的续书,比较成功的有《水浒后传》、《说岳全传》(书中许多人物为水浒好汉后人,学术界常视为《水浒传》续书);摹写世态的人情小说,最著名的是《醒世姻缘》,此书作者为西周生,以山东方言作于顺治年间,描写夫妻生活的恶劣与荒唐,又名《恶姻缘》;才子佳人小说,较成功的有《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这类小说叙才子佳人才色相慕,最后终结连理,往往是才子得中高科,风雅富贵全有了,实际上无非表达的是作者积郁心中的富贵风流梦。
这段时间傲视群伦的是中国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它的作者是生于明末的蒲松龄(1640~1715年),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他勤于攻读,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进学,之后,屡应乡试不中,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得个岁贡生的科名。他一生贫困,生活内容就是读书、教书、著书。《聊斋志异》是他大半生陆续写作出来的,以狐建立的世界表述现实世界的黑暗、科举失意的落寞、科场考官的卑鄙和民众生活的艰难,崇高与庸俗并存,语言平易简洁富诗意,人物生动鲜活有气质。此书一出,风行天下,相继出现翻刻本、注释本、评点本等,成为小说中的畅销书。它带动了文言小说再度兴起的局面。仿效顺随、抗衡相对的文言小说陆续问世,较著名的有袁枚的《子不语》、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沈起凤的《谐铎》、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聊斋志异》过后,18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两部影响深远的伟大作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后移家南京,自号秦淮寓客,晚号文木老人。他13岁丧母,20岁考取秀才,29岁参加科考时因行为狂放落第,36岁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时以病辞,乾隆十九年(1754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酒聚后逝于江苏扬州。他的一生经历、一生悲愤、一生血泪与个性都熔铸在《儒林外史》中。这部书完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通过讽刺、夸张的手法,对封建制度下文人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揭露与探索。它以长篇结构的新形式、叙事艺术的新特点、讽刺艺术的新成就代表了中国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满洲正白旗人。曹家在清初至康熙年间为“百年望族”,至曹雪芹时已没落衰败。他生长在南京,十三四岁时,随全家迁回北京,做了掌管文墨的杂差,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于除夕夜在贫病交加中逝去,留下一部未完的《红楼梦》。此书本名《石头记》,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与婚姻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至衰的巨变,通过“宝玉”这块顽石,体现了对人生和尘世的感悟,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红楼梦》塑造出成群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以独特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写法,语言形神兼备,写实与诗化融合,达到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最高峰。《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一大批续书,如逍遥子的《后红楼梦》、陈少海的《红楼复梦》、归锄子的《红楼梦补》等30余种;戏剧、传奇更是将其内容故事搬上舞台,形成梅兰芳的《黛玉葬花》、荀慧生的《红楼二尤》等经典曲目;模仿和继承它的笔法以描述世情的有《青楼梦》、《花月痕》以及鸳鸯蝴蝶派小说等。它更是由于巨大的成就,引起人们的广泛评论和研究兴趣,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与此同时,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字狱迫使大批文人陷入“考据”学风,《镜花缘》和《绿野仙踪》成为这种风气下较有成就的作品。《镜花缘》是一部藉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最富特色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游海外诸国的经历、闻见。
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年),古典小说呈现衰落的状态,仅有《荡寇志》和《儿女英雄传》具有一定特色。前者又名《结水浒传》,作者俞万春,成书于道光年间,描绘宋江等起义英雄被陈希真之女及张叔夜降伏的过程。艺术上有一定成就,但影响很坏。后者可以说是近现代武侠小说之祖,语言纯用北京方言,流畅平易,作者是旗人文康。这一时期,还有公案小说《施公案》及狭邪小说《品花宝鉴》较有影响,但艺术水平极为一般。
光绪年间(1875~1908年),随着改良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小说出现两种大的局面:一种是延续前一时期小说传统,如《三侠五义》、《青楼梦》、《海上花列传》等作品;另一种具有新貌且代表这一时期小说乃至文学成就的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这四部小说常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且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风气。这部书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细节描写突出,运用夸张、漫画化的闹剧手法撕破人生假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吴沃尧以主人公九死一生奔父丧开始、经商失败结束,描绘了清末各个阶层的广阔画卷,笔锋凌厉,庄谐杂陈,别开生面。《老残游记》是刘鹗(1857~1909年)在事业受挫、饱尝忧患之余的作品,小说《自叙》云:“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本书通过游方郎中老残游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社会生活。它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体现了中国小说由叙事型向描写型的转变,掺入散文和诗的写法,开拓审美空间,文笔清丽,意境高远,为晚清不多见的艺术品位甚高的小说。《孽海花》为曾朴(1872~1935年)所作,有小说林本与真美善本。这本书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要线索,通过京城内外官僚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气,展现清末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生活情况。鲁迅说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中国小说史略》)《孽海花》文笔娟好,写景状物,明丽如画,在晚清影响很大。
民国以后,鸳鸯蝴蝶派盛行。它以消闲、趣味为创作宗旨,大本营在上海,派名来自于小说《花月痕》中的“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一句,又称“礼拜六”派,被鲁迅称作“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品有徐枕亚(1889~1937年)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应属苏曼殊的哀情小说,主要有《断鸿零雁记》(1912年)、《绛纱记》(1915年)、《焚剑记》(1915年)、《非梦记》(1917年)。《断鸿零雁记》是一部自传体抒情小说,叙述主人公三郎的爱情故事,委婉哀戚,在民初哀情小说中高标秀出。苏曼殊的浪漫气质、独特才华以及他所开创的第一人称抒情小说深深地影响了“五四”一代作家。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