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

仡佬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贵州省,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
 
仡佬族概况
 
仡佬族原来分为许多不同的支系,每个支系的名称各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各地仡佬族代表协商,报经国务院同意,1956年公布统一称为仡佬族。
 
仡佬族支系很多,住地分散,遍布全省各地。由于受地理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各地仡佬族民居差异很大。仡佬族多数住在山区,民谚说:“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岩旮旯。”
 
仡佬族民居
 
根据文献记载,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称正房子,中间为堂屋(方言叫桃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正房子两边建厨房,叫耍子。
 
仡佬族服饰
 
仡佬族人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穿筒裙,裙料由染色羊毛和麻编织而成;女子上着齐腰短上衣,绣着鳞状花纹,下着无褶长筒裙,以青、红、白三色分为三段,外罩前短后长的青色无袖长袍,头缠青布长头帕,脚穿钩尖鞋。男子的服装多为对襟短衣,头缠青布或白布长头帕。
 
仡佬族饮食
 
仡佬族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山地种植玉米,平地种植水稻,因此,这两种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粮食。农忙季节日食三餐,农闲多食两餐,正餐之外,尚有“过早”“歇闹(歇劳)”“宵夜”等习俗。嗜吃酸味和辛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捞窜”之说。糍粑常作为祖宗神灵供品,亦为待客和节日食品。
 
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锅辣椒汤。
 
仡佬族人爱饮酒,多为自酿。先年有咂酒,以稻谷、高粱、玉米、谷子、大麦等为原料,发酵后贮坛密封,预置竹管,用时含管吸饮。后多为甜酒、烧酒。甜酒俗称“酷糟”,用糯米或玉米、谷子酿制,多用于煮汤圆、鸡蛋,或用凉水冲饮。烧酒亦称火酒,用玉米或高粱酿制,其味浓烈,平常待客和筵席必备。
 
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
 
仡佬族象征图案:大竹
 
大竹是仡佬族的图腾崇拜物之一。民间传说,夜郎王是从江水中漂流来的三节大竹中所生,后来称为竹王,其族人因以竹为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也有类似这样的记载。在仡佬族居住区广泛流传《竹王》《金竹》《竹王的传说》等民间传说,还有“竹王祠”等遗存。把本民族的祖先尊为“竹王”,表明仡佬族对竹子的特殊感情。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