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在青海省西宁市、黄南、海北、海南等州县以及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县、乌鲁木齐市等地,撒拉族也有零星分布。
 
撒拉族起源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salar),系“散鲁尔”的变音,简称“撒拉”。我国汉文文献对“撒拉族”这一称谓记载有十几种之多,大部分是“撒拉尔”或“撒拉”的不同译名,如“撒剌”“撒剌儿”“沙剌”“沙剌簇”“萨拉儿”“撒拉尔”“撒喇”等,而邻近藏、汉、回等民族称之为“撒拉”,土族称之为“撒勒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撒拉族”。
 
撒拉族习俗
 
撒拉族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实行家族外婚,近亲家族“阿格乃”和远亲“孔木散”之间禁止联姻,但并不十分严格。婚姻的缔结全凭父母之命,婚礼由阿訇主持,还“挤门”,即新娘在娘家人簇拥下要强行入屋,而新郎家闭门要礼;“对委”,即表演“骆驼戏”;“哭嫁”,新娘哭唱着走出家门;“摆针线”,即新娘到新郎家要出示针线活儿。
 
撒拉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彼此之间要互道“色兰”(安宁的意思)问安。人们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男女见面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到撒拉族家中做客,首先须向主人问好,之后方能入座,主人为客人沏茶,将茶碗端起,吃馒头时,要掰碎送进嘴里,切忌狼吞虎咽。主人须殷勤待客。
 
撒拉族十分敬重“舅亲”,认为“铁出炉家,人出舅家”。
 
撒拉族服饰
 
撒拉族男子头戴无檐白色或黑色六牙帽或小圆帽,外套“白布汗褡青夹夹”,腰系红布带或红绸带,短衣宽,长衣窄。老年人穿的长衣衫,撒拉语称为“冬”。做礼拜时头缠“达斯达尔”,一种长约数尺的白布。撒拉族妇女喜欢色泽艳丽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色坎肩。喜欢佩戴长串耳环、戒指、手镯、串珠等手饰。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妇女普遍戴“盖头”。在化隆的“外五工”卡日岗工一带,部分撒拉族的衣饰已改从藏族衣饰。
 
撒拉族民居
 
撒拉族居住集中,不论大小,自成区域。房屋建筑形式是木泥结构平顶式建筑,住房四周以土墙围成“庄廓”。屋内墙壁上张贴着阿拉伯文“库法体”书法,显得素雅、庄重、洁净。在院墙四角顶上放置着白石头,这与当地藏族习俗相同。
 
撒拉族象征图案:骆驼泉
 
传说在七百多年前,撒拉族祖先牵着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手抄本《古兰经》,从中亚的撒马尔罕出发,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青海省的循化街子乡。他们在天亮时发现黑夜走失的骆驼卧在泉水中化为白石,口吐清泉。撒拉族从此在此定居,繁衍生息。街子乡的骆驼泉和骆驼石由此而得名。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