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皇帝称太宗,有的皇帝称太祖?
在我国封建社会,集天下所有权力于一身的皇帝不仅享受着任何人都无法匹敌的待遇和福利,还享有仅属于皇帝的一个专利,那就是拥有徽号(尊号)、年号。徽号主要是用来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徽”是表示尊贵美好的意思。徽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或皇后生前就有。年号主要是纪年用的,古代新皇帝登基,一般从即位第二年算起都要重新建元(也有当年即改元的)。明代以后,一个皇帝往往只有一个年号,故而可以用年号代称皇帝,如洪武皇帝、万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等。
除此之外,皇帝还有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宗庙里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如高祖、太宗、世宗、玄宗、高宗等。由于朝代众多,为了准确指称,人们会在某一皇帝的庙号之前加上朝代名,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但是为什么有的皇帝的庙号叫“祖”,有的皇帝的庙号叫“宗”呢?
庙号制度起源于商代,西汉时形成严格的制度。最初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一般由继位者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议立,开国君主一般称祖,继任嗣君治国有方的才能称为宗。
一般来讲,按开国者功大的原则,开国之君一般都称太祖、高祖、世祖,历代之初有一祖、二祖、三祖,无一定之规,如明代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二祖”,清代就有以努尔哈赤为太祖、顺治为世祖、康熙为圣祖的“三祖”。“太祖”也称始祖,指氏族最早一代祖先,一般历代都是以开国君主为太祖,“祖”以后的才称为“宗”。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