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原始岩画

原始岩画是远古时代凿刻或绘制在山崖岩壁上的图画。最早著录岩画的文献是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其后在一些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中,也有零星的记载。1915年,黄仲琴对福建省华安县汰溪岩画进行了调查;1928年,瑞典人贝克曼对新疆库鲁克山岩画做过考察;1949年以后,岩画有了大量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广西花山崖壁画进行了大规模调查;60年代以来,云南沧源崖画和内蒙古阴山岩画均有大量发现和研究;80年代在新疆、宁夏等地也发现一些岩画。
 
岩画的分布区域极广,目前,我国已有12个省(自治区)的40个以上的县(旗)发现了岩画。从其地域分布,可划分为北方地区岩画和南方地区岩画。北方地区岩画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和新疆等省(自治区)。其中,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的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活动,描绘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母、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图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北方各狩猎游牧民族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情况。作品数量多达数万幅,是北方草原上规模宏大的岩画群。作品延续时间很长,据目前的研究推断,以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岩画最多,是内蒙古岩画的鼎盛时期。宁夏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北自石嘴山市,南至青铜峡地区许多山口及纵深地带的岩石上,以类人面形的图像最为突出。在贺兰口的岩画,形象古怪,面目各异,是原始宗教崇拜的神灵图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装饰和黥面或使用面具的习俗。新疆岩画几乎遍及全疆,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和库鲁克山等的高山牧场、中低山区以及牧民们转道的牧场上,部分河谷地带也有发现。这些岩画大都凿刻在黑砂岩、花岗岩和板岩的岩面上,也有少数彩绘岩画见于洞穴中。南方地区岩画在福建、广西、云南、四川、贵州和江苏等省(自治区)均有发现,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云南沧源和广西左江两地的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在阿佤山区,靠近中缅边境,已发现10个地点,共有图形1000多个。岩画内容丰富,能表现出当时人们各种生产生活的活动场面。如描写狩猎的,有的猎人身旁有狗相随,说明当时狗已被驯养;舞蹈有手拉手的圆圈舞,也有手持牛角的围猎舞和手持盾牌的战争舞。战争的画面在人群之中有持弩而射的,又有倒地而死的。岩画年代,经放射性碳元素断代测定为距今约3000年,同时在岩画分布区内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这些事实大体上可以证明岩画应当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广西左江流域已发现80余处岩画点,其中宁明县花山崖壁画,画面宽约221米,高约40米,尚可辨认的图像有1819个,为目前国内已知的规模最大的岩画。画面绝大多数是人物,而且基本上是一种姿势,双手向上伸张,双脚向下叉开,似作舞蹈。岩画大都发现在江水拐弯的悬崖峭壁上,从这个位置看,最大的功能应当是镇水,因为水患是左江沿岸最大的自然灾害,所以古人要作画镇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和国外的岩画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三种:一是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二是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三是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则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只能辨认出是何种动物。
 
中国原始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所追求的是物体的正面显示。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态,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特征,把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的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许多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