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的气象特色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23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的时候。天文学上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跟夏至相反,冬至之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在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最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开始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这个时期,西北高原的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8℃。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期间,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此时地面在炎热夏季所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所以这时气温还不算是低。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会继续下降。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